16年的磨练终有回报 一个巡回赛球员的成长
标签:
杂谈 |
结束了今年第一场的日巡赛,马上要开始准备接下来的2场比赛,在静冈的Totoumi
高尔夫是项孤独的游戏,你不能忍受孤独、没有坚韧不拔,就等不到成功那天。上周日本PGA赛的冠军是一个年近40的日本球员,在日巡赛默默坚守16年,终于等到收获了职业第一冠。今年已经39岁的河井博大可以说在高尔夫生涯里“受尽苦难”,但是换来的个人第一场巡回赛胜利就是带“日本”头衔的大满贯比赛。
河井博大初中3年开始打高尔夫球,在日本名门广野高尔夫球场作为研修生以后,1996年职业考试合格。2000年第一次取得巡回赛资格,但是第二年就失去了。然后就是连续的QT失败,直到2006年才又一次取得巡回赛资格,但是之后一年就又失去了。以QT第8名的身份参加了2009年的比赛,前半段的比赛打进前10名2次,再次得到了失去3年的巡回赛资格。
相信这对我们中国年轻的职业球员而言,是很好的教材。尤其当我们屡屡受挫时,想想这名日本选手,或许就能豁然开朗——高尔夫成才没有捷径,急功近利更不可取,唯有不断总结、学习,踏踏实实地努力,才能获取回报。
万丈高楼平地起。客观上讲,高尔夫在中国才20多年,还是个新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方方面面的积极参与,行业内部更要相互扶持,共度难关。
这次在日本参赛,看到黄文义作为中国国家队队员持外卡参赛,很有感触。在高尔夫入奥后,一直运用在其他项目上的“举国体制”也一点一滴渗透到高尔夫项目中。虽然只是对小部分球员的一小步尝试,但其优势已经凸显出来。
这次黄文义在日本参赛就是最好的例证。日巡参赛卡不容易拿,日巡的参赛费用更是一般球员难以承担的。但有了国家队的保障,这一切难题就都迎刃而解了。黄文义作为非常有潜力的年轻选手,在中高协的安排下,黄文义带着他的教练和经纪公司助理同去日本,在日本比赛期间的相关事宜,都有国家队安排的地陪帮他料理。大家很清楚,对中国职业球员而言,出国比赛的艰辛很难想象。从选择赛事,到联系赛事方,再到规划行程,最后直到比赛结束,期间所有细节都靠自己完成。情况好些的,有助理、有团队,稍差些的,请朋友帮忙,但最多的,还是靠自己摸石头过河。有了国家队后,就是解决球员出国参赛的最大后顾之忧。
不过,在这么优越的条件下,年轻球员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要如何很好的珍惜这每一次的参赛机会,其实不必太在意比赛的成绩,而是能从每一场国际比赛中累计经验。例如,不同的巡回赛都会有不同的赛前安排,如何合理的安排赛前的准备工作也是一个年轻球员需要学习的经验。
在结束这场日巡时,我曾想过,如果这名日本球员的成才速度可以作为中国球员的范本,那么,我们或许用不了16年那么久,因为我们有国家队的强大后盾。但我们也可能17年甚至更久都无法成功,如果我们没有日本球员的认真与坚持!

40岁收获自己职业生涯第一冠的河井博大

我的日巡赛线路图(5月12-29)

我,黄文义,我的球童真锅耕治和国家队的日本陪同

日巡赛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