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网上视频看到,叶莉英以5杆优势赢得上海女子精英赛冠军,这是2011年中国女子巡回赛的揭幕战。祝贺她开了个好头,也感谢她为中国选手赢得了两年多来第一个冠军。
同为中国高尔夫职业球员,虽然男女有别,但叶莉英在夺冠后的一番话让我感同身受。她说她很荣幸能把CLPGA的奖杯留在中国,同时她更期待自己能通过这个冠军在CLPGA奖金榜上获得个好位置,因为今年8月在广州有一场LPGA比赛,CLPGA排名前15的选手都能参与那个赛事。拿到日巡全卡的叶莉英都在渴望参加更多国际赛事,这多有说服力啊!
对高尔夫职业球员来说,多参赛是硬道理!这次的CLPGA上海站,正逢日巡赛停摆,一些日巡选手都转向女子中巡,目的就是让自己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而这种竞争状态是无法光靠训练来保证的,只有比赛才能让自己的心态和身体时常处在符合赛事标准的高水平上。
还有胡牧和阿顺也是很好的榜样。他们一个刚在中国公开赛的资格赛中夺冠,一个在不久前的印尼赛中排名前十。我想,他们的成功都依赖各种巡回赛中日积月累的磨练。当他们在巡回赛摸爬滚打了足够时间后,技术水平会从量变到质变的。
上一周参加了广东省队为2013年全运会备战的第一次集训。5天时间不长,正好赶在比赛间歇期,却很紧凑、很充实。5天里,跟吴康春、元天他们以赛代练,相互切磋、相互学习,收获很大。因为集训之前我正好刚完成印尼的比赛,有些比赛中的得失能在集训中回顾一下、与队友交流一番会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对职业球员而言,大家平时各自忙于各种巡回赛,很少有机会聚到一起切磋,这种不定期的内部交流和短训既能调节参赛节奏,让我们紧绷的神经可以有张有弛,又不至于打乱整个参赛计划,对我们的职业赛季是种很好的补充。不过,回到我前面所说的,保证一定的参赛量对职业球员是必须的。
再过几天,国家队也要召集球员了,很期待能参加高尔夫职业国家队,这在国际上还是第一支吧。正因为是第一支,所以也不知道我们的国家队会采取哪种集训模式,是类似广东省队那样化整为零的形式,还是像去年亚运会时那种化零为整的呢?
很欣慰的是,上周有幸参加了中山青少年队的成立仪式,看到我们基金会里的孩子能得到专业的培训,很替他们高兴,也希望他们中能走出人才为国争光。对于青少年球员来说,在成才的初期,如果能得到专业又系统的指导,这将让他们受益无穷,而且会大大缩短成才周期。我之前在参加皇家杯后就说到,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赛场上的拼杀,而是双方队员,欧洲队的17岁神童曼纳赛罗就不用说了,亚洲队这边,石川辽、园田、卢乘烈和金庚泰,都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输在终点和过程中,而是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强化青少年培养才是我们2016年奥运会出成绩的关键。
作为我来说,我是从中山走上高尔夫道路的,如果需要我为家乡青少年高尔夫事业做些什么的话,我一定会不遗余力的。

广东队的第一张全家福,后排中间的老者是原广东省副省长,广东高协主席许德立先生

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就是大家一起总结讨论的时候,我非常喜欢这样的氛围

祝贺叶莉英取得的成绩,常年在外比赛的是非常辛苦的,但是也锻炼了人,这是真实力(照片转自新浪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