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威夷3天了,有一个体会,到了夏威夷,并不意味着到了美巡赛。
此话怎讲?
你看,初到这里,熟悉的人和事都挺多的,我的日本球僮青山邦仁早一晚已经到了,日巡赛有好几个人在,韩国的崔京周和梁容银也在,昨天我在练习果岭上有人来和我打招呼,我一看,原来是维杰-辛格。
有一种圈子的亲切。
但是两天打了一场半,慢慢觉得美巡的味道来了。
这场子不短,长草挺长,在海边风还挺大,所以,对开球要求非常高,我最近一号木好象不在最好状态,不像去年底那么得心应手,所以,对比赛我也不敢期望太高,一切打起来看。
我前两轮对手是新手,这和我最近的比赛不大一样,因为去年下半年比赛,很多比赛前两天我都和成名高手打,所以排阵后有人对我说,也许打起来可以轻松些,也许是,但真得比赛了,对手都是假的,高尔夫还是和自己较劲,自己准备好了,对手是谁都不重要。
但自己准备好了吗,我想可能不能乐观。
到美国前,自已感觉还是杂事多了些,所以练球并不多,练得并不系统,而美巡赛的重大,自己在练球上又处于一种急切的心,所以效果并不如愿。
到了美巡赛这氛围之下,发觉比赛要求质量很高,就是葛优说过的技术含量很高,而维持技术含量,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我说过很多次团队的力量,到了美巡,就会发觉如果后援强大,前线就不慌。
另外,我觉得体能的重要,我为了储备体能,已经开始恢复跑步,游泳,这也是我青少年时养成的习惯,在美巡赛这种高质量的比赛中,高体能是必须的。
还有,每个选手都有一些疲劳性的不适,如脖子,手腕,如何调养,也是当务之急。有些课题,在国内或在其它巡回赛里不是很明显,但到美巡赛上,失之毫厘,就差之千里了,小细节会决定命运的事。
我知道我的路注定是要往前走的,但如何走得开阔,则要好好盘算。我和我太太说,我下次再闯荡美巡赛时,准备得一定要比这次好。针对性会更强。
这里和国内时差是18小时,今天回来得早,因为球场是第二场职业配对,我就在练习场练了半天。
好了,现在五脏庙造反,我要去吃饭了,这几天都在酒店旁的自助餐吃,吃得不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