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前前后后(配图)

(2007-09-12 00:28:47)
标签:

教育杂谈

人教版

美术

教案

三年级

上册

前前后后

分类: 教案整理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前前后后(配图) 
 
 
 

课题:前前后后

课时: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4、三年级的学生怎样学习透视知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2、教师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在课前让学生观察道路两旁的树,电线杆等有明显透视现象的景物,如有条件,可让学生用照相,速写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3、学生准备学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纪律要求

二、对上节课做回顾小结,针对大家出现的典型问题做分析并指导修改。

三、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评,欣赏并评议,教师引导讨论,做最后总结,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六、板书设计

    前前后后 近大远小

七、教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探究性教学在本课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它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倡导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因而,对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更具有现实的操作性,值得启示和借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

 

教学参考资料

    《林间村道》 〔荷兰〕霍贝玛

    由于这幅画成功地表现了焦点透视的技法,所以,在美术技法教学上一直被用来作为示范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