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有趣的脸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撕有趣的脸,让学生初步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
2、学习用联想、夸张的手法及不同材质表现人脸,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材质表现的有趣的脸,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用联想、夸张的手法表现人脸。把人脸表现得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些脸,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啊?
2、其实啊,我们小朋友脸会变得更有趣的。想试试吗?
二、游戏激情,揭示课题:
1、来,围到老师身边来。你们会做鬼脸吗?
2、谁来做给大家看看。
3、大家一起来做一做,做给你的同学和后面的老师看。
4、小朋友都很大胆,做得很可爱、调皮都很有趣。来看看老师这里的小朋友做的鬼脸。
5、感觉怎么样?(有趣)这些都是《有趣的脸》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有趣的小游戏。先来找一找
6、讨论:你觉得哪个地方比较有趣,请模仿一下?还有不同的吗?
三、拼一拼:
1、小艺术家们看着这么有趣的脸,早就迫不及待地把他们做出来了,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做有趣的脸的?做出了哪些有趣的地方?
2、先找好五个伙伴说合作的方法,怎样才能最快的方法五人做好一张脸?
3、选脸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用纸撕出来,摆上去,不要用胶水粘住。
4、展示。
我们通过合作终于把一张有趣的脸做出来了,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
5、差————好
差的是不是没有办法了呢?
看,老师是怎么把它变有趣的?(师示范把它变换方向和位置)(大小问题)
四、换一换:
1、再来看看这两张艺术大师的画《朱颜》。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这就是换一换的方法,把眼睛、鼻子用你喜欢的东西来替换。
4、小画家们也学着大师的样子用换一换的方法,画出了一些有趣的脸。
5、找到有趣的地方了吗?
五、学生创作:
1、举行一个小比赛,看看谁的脸最有趣,听好比赛要求:
A、以小组方式参加比赛,
B、用你喜欢的方法或者画或者把刚刚撕的拼好完成好,撕纸拼贴的可以合作,
C、讲卫生最好,收拾好桌面和地上。
2、学生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3、把做好画好的脸粘到自己组的板
六、评价:
1、今天这节课学得开心吗?你有哪些收获?
2、向你的好朋友介绍一下你做的有趣的脸。
3、圣诞节要到了,把它当成圣诞礼物送给你的老师、同学、家长,逗他们开心。
七、课堂延伸:
1、坐到座位上,看看有趣的脸还可以怎么画怎么做?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试试。
课题:夸张有趣的脸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感受漫画肖像的幽默情趣,体验漫画肖像造型的艺术美。
2、初步了解漫画肖像的创作方法。
3、通过学习,能进行简单创作。
教学重点:
漫画肖像的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领会并运用漫画肖像创作方法进行创作。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纸、笔等作画工具,自己收集的明星海报,小镜子等
教学过程:
一、认一认:
课本中有好多人物的画像,你们认识他们吗?
二、想一想:
这些画像与照片以及我们平时画的素描有什么区别呢?
你们看了这些画像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这些画像都很夸张,非常幽默、有趣。------因夸张而有趣)
三、揭示课题---夸张有趣的脸
四、议一议:
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夸张呢?
分别又是夸张人物的什么部位呢?
(夸张是使大的更大,小的更小;放大是夸张,缩小是夸张,变形还属于夸张;夸张人物的特征)
五、欣赏(使用夸张变形手段,突出其主要形象特征,省略或减弱次要部分。)
六、要有“漫味”:
画漫画肖像不在于笔墨多少,也不在于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而在于把握变形,使原形“漫化”。有人画漫画肖像,象是画素描速写,像倒是很像,就是不象漫画,没有漫味。其原因就是不善于“漫化”。
七、“漫化”过程例画(漫画肖像的创作方法)
八、指导学生作画方法: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图片或同学(如以阿凡提、马季或姜昆为例)
②观察该人物或同学的主要特征。
③用一种极其夸张的形式将人物或同学在纸上表现出来。
九、找一找:
课本列举的肖像作品中,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现形式?
(有以线为主、色彩为主、计算机辅助等等)
十、试一试:根据自备资料(画报)或老师准备的资料或以班级某个同学为原形,创作一幅漫画肖像。
十一、评一评:
谁画的更像且有趣?
教后反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