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冲突及克服

(2008-11-15 11:27:27)
标签:

杂谈

出版日期: 十二月 10, 2000      

书目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冲突及克服  y由  马文, 山东社会科学  Unknown  2000

 非语言交际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它与一定的社会文化息息相关 ,不同地区 ,不同文化 ,使用的非语言交际系统也各不相同。跨文化交际中 ,由于人们对本文化的非语言行为习而不察 ,对别种文化的非语言行为缺乏了解或理解偏差 ,极易引起文化冲突 ,最终导致交际困难和交际失误。据许多专家估计 ,非语言行为的差异要比语言行为的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还要严重。因而 ,在跨文化交际中 ,研究非语言交际的模式 ,探讨其规律 ,对于有效避免与克服文化冲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非语言交际与文化Malandro和 Barker(1 989)认为 ,非语言交际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都作为人类传递与交流信息的过程 ,都具有着符号属性 ,然而二者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后者以音义结合的语言作为符号系统 ,前者则依靠身体、表情或空间距离来传递交流信息 ,在特定的语境中有极强的表义功能 ,如 ,不同的面部表情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情绪 ,如愉快、悲伤、愤怒、厌恶等 ;不同的体距可以体现交际双方的亲密程度 ;不同的手势也有不同的指示功能和表义性。在非语言交际这一符号系统中 ,同一种非语言符号在不同的文化中常常有着不同的表义效果。这是因为非语言符号是文化的载体 ,具有民族性 ,如交际双方谈话时的距离和位置在不同的民族中有着不同的规定 :中国人站得近些 ,美国人站得远些 ,在跨文化交际中 ,中国人的体距过近常常会使西方人感到不适或反感。另外 ,人们谈话时使用的手势、体态及表情无意之中便流露出其民族特征及文化特色 ,如汉族人喜欢用手指刮脸皮羞人 ,欧美人常常用飞吻来表达亲呢和友好 ,用“V”型手势来表示胜利和成功。文化和非语言交际密不可分 ,与文化一样 ,除少数人类所固有的出自本能的表情和动作外 ,大多数非语言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 ,是长期历史积淀而成的某种社会共同习惯。同时 ,许多非语言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 ,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常常决定着一定非语言行为的形成及其效果。同时 ,一定的非语言行为也能反映出一定的文化特征及民族性。因而 ,不同的文化、民族由于价值观念 ,文化形态 ,信仰、制度、思维方式的不同 ,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二、跨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模式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使跨文 化交际成为了一个全球化的重要课题。而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差异对于不同文化团体间的成功的交际至关重要。Argle(1979)宣称 ,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和交际失败的重要原因。因而 ,为对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规律及其文化冲突的原因作进一步的探讨 ,我们特提出跨文化交际下的非语言交际模式。如图所示 :1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本质上是一个非语言信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是一个通过对非语言信号的编码和解码传递信息 ,交流感情的过程。图中非语言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是交际双方本身。交际过程中 ,所要传递的信息被模式一端的发出者编码成非语言信号 ,然后又被模式另一端的接收者解码并接收。因而正确的编码和解码是交际成功的重要保证。2 .跨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是在交际双方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首先 ,发出者在自己的文化环境下将信息编码成非语言信号 ,然后接受者又在自己的文化环境下将其解码或接收。非语言信息的成功传递涉及到文化、知识、经验、心理等背景和具体语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如交际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 ;类似的生活经验 ;一般性的常识 ;共通的专业背景知识等 (丁煌 ,1 997)。而在跨文化交际中 ,文化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里的“文化环境”主要包括交际双方各自的文化背景 ,各自拥有的文化知识和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以及信息编码或解码时具体的文化语境等。3.交际双方文化环境的交叉重叠决定着跨文化的非语言交际的成败。如图所示 ,交际双方的文化环境往往交叉重叠 ,重叠的部分可大可小。一般说来 ,重叠的部分越大 ,说明二者先验的文化信息越接近、越相通 ,非语言信号的解码活动也越能够有效地进行 ,反之亦然。当二者的文化信息不存在重叠时 ,解码活动便不能顺利进行 ,只能导致交际失败。由于制约大多数非语言交际的规则或规范因文化而异 ,而且对它们的遵循是无意识的 ,因而这常导致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时 ,人们可能无意识地用自己的文化规则来决定自己的和判断别人的非语言行为 ,便极易引起交际错误。举例说明 ,美国人用拇指和食指形成一个 O型表示 OK,很好 ,很棒 ,好极了 ;而在日本这一手势表示钱币 ,在法国表示零的符号或“无价值”,在巴西和某些地中海国家却带有猥亵的含义。交际者如果对这一手势在各种文化间的差异缺乏了解的话 ,便极易引起交际错误和交际失误。下面 ,我们再以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行为的对比为例 ,对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冲突的具体表现作进一步的分析。中国和英语国家在非语言行为上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差异 :1、体距。英语国家的人重视自己的领地不受侵犯 ,因而交际中喜欢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中国人习惯于保持比英美人更近的体距。这种差异往往导致彼此的不适应。另外 ,英美人也常常对中国商店、公共汽车的拥挤极不适应 ,也常常有人身受侵犯的感觉。2、体触。英语国家的人习惯于在公共场所的感情表露 ,如接吻、拥抱等 ,中国人却很少这样。而在中国 ,同性的青年相互搂腰 ,牵手是很正常的事 ,这只是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如果这种现象发生在美国 ,将极有可能被视为同性恋。3、面部表情。英语国家的人常常对中国人的微笑感到不可琢磨 ,甚至造成误解。因为中国人的微笑并不是在传达一种特定的含义 ,纵使在表达一种遗憾、尴尬 ,或安慰的时候 ,他们也都只是一笑置之。这常常引起英美人的困惑不解 ,甚至气恼和反感。4、目光接触。英美人十分重视谈话时目光的直视 ,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际规则。而中国人则尽量避免目光的频繁接触 ,因为在中国 ,移开自己的目光往往意味着尊重和谦恭 ,而太多的目光接触常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中国人的这种方式常被英美人认为是不诚实和缺乏热情。5、手势。在招呼人过来时 ,英语国家的人主要有两种手势。一是手掌朝上 ,弯曲食指来招呼别人。这常常引起中国人的极度反感 ,因为这种手势在中国意味着嘲笑与轻蔑。二是手掌朝上向里弯曲来招呼成年人 ,手掌朝下来招呼孩子和动物。而中国人恰恰相反 ,手掌朝下来招呼成年人 ,手掌朝上来招呼孩子和动物。6、身势。英语国家的人 ,尤其是美国人一般坐姿比较随便 ,他们只是尽量表现得随意和友好。比如 ,美国男人坐着时喜欢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 ,脚尖朝着旁边的人 ,而这种“翘二郎腿”的习惯在中国人眼里被认为是对客人的极大不礼貌。另外 ,在中国任教的美籍教师有的上课时比较随便 ,可能是为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或活跃课堂气氛 ,有的甚至坐在讲台上讲课 ,这往往给中国学生造成受蔑视的感觉 ,从而引起极大反感。7、沉默。在东方有“沉默是金”的说法 ,中国人往往把沉默当成一种美德 ,用沉默来表达丰富的内涵 ,如默许、保留、思考或反对。有时 ,沉默只是用来表达礼貌和谦卑。而英美人对这种沉默往往感到极不舒服 ,因为当他们发出的信息得到的只是沉默 ,他们有一种不受尊重的感觉。对于在中国工作的英美籍教师来说 ,常常让他们感到困惑的一件事就是在课堂上的提问得不到中国学生的积极响应。8、非语言声音。在剧院或演讲会等公共场所 ,中国人喜欢用嘘声来表达厌恶或嘲笑。而在英语国家 ,人们往往将食指靠近嘴唇发出类似的声音来让别人保持安静。在美国 ,人群往往发出“b OOOOO!”的声音来表达反对、不赞成。另外 ,口哨在英语国家十分普通 ,它常常用来向远处的人打招呼 ,辅助鼓掌或欢呼 ,或者作为自娱自乐的一种方式 ,而并没有轻视或嘲笑的含义。而在中国 ,在公共场所吹口哨常常被当作一种不礼貌或蔑视的行为。三、克服策略以上我们对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规律及表现作了认真的分析。如何才能有效地避免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冲突哪 ?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他们的观点 (如 ,贾玉新 ,1 997;Samvor,1 985;等 ) ,笔者结合现有成果及研究心得 ,提出以下五点主要的克服策略。首先 ,交际者应对支配自己非语言行为的文化规则有充分的认识。因为交际者只有充分了解并学会遵循支配自己行为的文化规则 ,才能去了解并在交际中适应他种非语言行为的文化规则。其次 ,正确解释别种文化的非语言行为。这是建立在多种文化的非语言行为的普遍特点基础上的。不同文化的非语言行为有着普遍性或共性的特点。譬如人类表达情绪的行为方式大致相同 ,使得某些行为 (如 ,微笑、哭泣、皱眉等 )具有普遍相似的表意功能。然而非语言交际更大程度上具有特殊性和文化制约性。非语言行为往往 能够直接反映出文化在各个层面上的特点。只有养成有意识地观察并正确解释制约非语言交际的文化规则的习惯,交际者才能够适应具体的文化、社会、场合、情景中的各种行为。第三 ,交际者在对自己的文化或别种文化的非语言行为进行判断和推论时 ,应该避免过度概括的错误。先要进行细致的观察 ,然后作出试探性的解释 ,最后是全面和充分的概括。另外 ,交际者应该始终认识到 ,由于概括性的推论中总存在着特殊和例外的事件 ,因而 ,无论如何全面的概括 ,也总会存在着局限性。第四 ,交际过程中 ,要学会调节对非语言行为差异的情感反应。在跨文化交际中 ,人们往往会对不同的气味 ,身势行为及体距行为等产生生理上的反应 ,这是正常的现象。交际者应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 ,作好情感反应 ,并在类似情况发生时 ,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是使交际达到有效的关键所在。第五 ,通过多种途径 ,
More summaries about the 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冲突及克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身势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