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前)即使伟大如股神的巴菲特,也是经过了近20年的摸索,在柏克夏另外一位泰斗级人物的帮助下,方明了个中玄机,彻然大悟。“查理把我推向了一个,不要像格雷厄姆那样,只购买便宜货的方向,这是他真正给我的影响。他把我从格氏观点的局限中拉了出来,这是查理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视野。我在进化,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猿猴进化到人类。如果我只学格雷厄姆一个人的,我将比现在贫穷得多。”
1972年1月,柏克夏以3倍于帐面价值的价格2500万美元,买下了喜诗糖果公司。1989年喜诗的净利润达到了3600万元。
“如果不是购买了喜诗公司,我们就不会去买可口可乐。我们要感谢喜诗为我们带来的120亿美元的利润,我们幸运地收购了它的整个业务。而这又教会了我们许多知识。我们拥有一些风力磨坊,而查理从未作过这方面的生意。我有一些二流的百货商店,水泵厂和纺织厂,这些工厂和风力磨坊一样都陷入了困境。”
从那以后,巴菲特彻底地调整了策略。“如果在处于合适价格的问题企业和处于问题价格的合适企业之间做出选择,我们宁要后者。然而真正吸引我们注意的,是处于合适价格的合适企业。”巴菲特的焦点,聚焦到公司质量层面上来,开始以中等的价格,买进上等的企业,而不是以上等的价格,买进中等的企业。
尽管之前巴菲特犯过很多的小错误,但正是他后来在几家优质公司的集中投资资,使其投资业绩远超常人。
“我们的目标,是发现价格合情合理的优质公司,而不是价格便宜的平庸之流。查理和我发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我们失败的原因。”“既然发现伟大的公司和杰出的经理是如此之难,那么,为什么我们非得摈弃已经被证明了的产品?我们的座右铭是:如果一开始就获得了成功,那么,就不必再做实验。”
寻找超级明星的投资方法,为巴菲特的成功,提供了唯一的捷径。
对那些投资于一般企业的投资者,巴菲特深感不解和不该。“为什么选择将钱投入到一家,自己喜欢的公司中名列第20位的公司?而不是将钱投入到他最喜欢的几家优质公司——那些他最了解,风险最小,而且有最大利润潜力的公司?”
巴菲特一再强调,投资人需要关注的是企业,而不是市场,选择股票的本质是选择公司。
“在投资中,我们把自己看成是企业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更不是证券分析师。……最终,我们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企业的经济命运。无论我们所拥有的所有权是部分的还是全部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