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临沂题,有一个关于“何况”和“况且”的辨析原题如下:
这块地本来就好,
又上足了肥,明年你家小麦的收成肯定是差不了的。
答案的分析是选“况且”,解释如下:“况且”和“何况”都表示进一层。“况且”用于陈述句中,“何况”用于反问句中。这个解释不够全面,如果照搬,会误导学生。
我举一个反例:
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
这么一条小船。你选什么?当然是“何况”。如果按照临沂题的解析,正确答案被排除掉了。
“何况”和“况且”的区别是这样的:
“况且”有“而且”“再说”的意思,表示进一步说明理由。经常和“也”“还”“又”配合使用。“何况”也有补充说明理由的意思,这一点和“况且”大体相似,略有不同。还有一点,是表示进一层,带前后对比意味,有反问语气。
从见过的各类试题来分析,可以给学生这样讲解:
(1)用反问语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的句子,一定要用“何况”,不能用“况且”。
如:干旱即使在汛期也存在,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是世界难题,何况现在是风干物燥降雨少的枯水季节呢?
(2)前后带衬托、对比关系的,一定用“何况”;后文是对前文进一层说明理由的,用“况且”最佳。
如:A为革命流血尚且不怕,何况淌点儿汗。
B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讲话,何况要到大庭广众之中。
这两个句子中,“何况”的前后都呈现明显的对比或者衬托关系,一定要用“何况”。并且,这两个句子都可以把句号改成问号,变成反问句。
C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况且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这个句子中,“况且”的后文是对前文陈述的两个理由的进一层说明,陈述对象一致,都是“挖这样的井”,用“况且”是最佳的。临沂题那个句子和这个例句是一个类型的。
理解到这里,就能够应付一般难度的试题了。我个人认为70%的同学能够理解到这一层,就可以了。还有一点,有点困难,写在这里,不提倡给学生讲解。
D你帮他找一下吧,这种材料很少,何况他又是个新手。
这个句子里,用“何况”比用“况且”好。“何况”后文“他又是个新手”是对前文陈述的理由“这种材料很少”的补充说明,而非进一层说明。因为陈述角度变了。前一个理由是“这种材料”的情况,后文是“他”的情况,不构成进一层关系,所以这里用“何况”比较好。
最后这一点区别很细微,分辨难度很大,对高中生的语感和语基知识积累来说过难。不讲的理由:一是这个难点对前面两个重点知识点造成严重干扰,不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知识;二是考查虚词知识要注意试题的区分度,过难的试题必然会导致语文基础较好的同学和较差的同学都做错,达不到选拔考试的目的,命题人一般不会出这样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