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
(2013-09-29 11:36:16)
标签:
让我们走向成功发言稿教师教育 |
分类: 教育东东!!! |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
常宁市五中——贺海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
我来自常宁五中,能在第2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作为十佳校长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感到万分荣幸!我衷心地感谢关心栽培我的领导,衷心地感谢指导帮助我的前辈,衷心地感谢与我同甘共苦的同事,让我向你们真诚地说一声:教师节快乐。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树立自信,搬掉“等靠要”的梯子
众所周知,常宁五中是一所负债较多的农村中学,2005年我刚进五中,人称“百万负翁”。当时学校亏款多达330万元,两任校长先后辞职,学校五次三番被迫停电,补助奖金分文未发,师生食堂屡遭断炊,讨债者“你方唱罢我登台”。
学校还有可能搞好吗?当时一位老师说,谁把五中搞好了,我帮他把鞋子提到北京去。面对如此局面,老师们都说我可以向教育局求援,可以向组织诉苦。但当年正值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教育经费捉襟见肘,此时“等靠要”已无法使学校正常运转。我没有撒手不管,也没有卸包袱发牢骚,而是主动想办法,做好老师们的稳定工作,带头从亲戚朋友处借资60余万元,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学校经费做到开源节流,大投入提前预算,小维修自已动手,搞公餐、办商店,不断拓宽勤工俭学的路子,当年学校没有新增亏款,从而度过难关。
2009年本人还作为优秀代表参加教师节座谈,在会上我讲了一个故事《老板的手比我大》。一个小男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小孩可爱,就打开一罐糖果,要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亲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很让人启发:“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我大,所以他给我的一定比我要的多很多!”一晃四年过去了,局领导在债务拨离时予以照顾,抓给我们的“糖果”多达一百八十万元;特别是近三年,教育局以质量奖等不同形式给学校增拨了运转经费一十七万元,这些钱我没有动用一分,全部用来偿还债务本金,九年来学校还自筹资金偿还债务本金及利息多达八十万元,目前基本步入良性循环。2007年老师们还自发到北京旅游,我们的鞋子终于踏上了北京的土地。
朋友们,学会搬掉“等靠要”的梯子,天不刮风,有电风扇,天不下雨,有抽水机!工作中自力更生、埋头苦干,一步一步朝前走。始终坚信人处在一个位置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工作干扎实,积极、主动、负责;不等、不靠、不要,总有人知道你的困难,总有人看到你的成绩,到时你得到的一定会更多。我们一定能从困境中崛起!
二、安贫乐教,踮起乡村教育的脚尖
乡村老师是清贫的,两千元左右的工资却要承担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工作,而农村校长更是无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如不能调整好心态,生活中不免牢骚满腹。作为老师,作为校长如何做到“安贫乐教”,如何快乐地去面对,如何做好工作中的“加法”、待遇上的“减法”呢?态度决定高度,张开臂膊才能热情洋溢地拥抱未来,踮起脚尖才能幸福快乐地摘取成功的果实。工作中我经常与老师们谈心沟通,政治业务学习给老师们提出了许多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小建议、小方法,在教师QQ群里发表了《做一个有影响的五中人》、《学会做一个快乐的老师》、《贫穷而能听见风声》等文章,时时刻刻激励老师们安贫乐教,扎根农村教育。本人也处处以身作则,带领全校教师,将常宁五中不断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度。
暑期学习中我给老师们讲了一头驴的故事。一头驴,掉到了一个很深很深的废弃的陷阱里,始终爬不上来,每天,还有人往陷阱里面倒垃圾。驴很生气:自己真倒霉,掉到了陷阱里,主人不要了,就连死也不让我死得舒服点,每天还有那么多垃圾扔在身上。 可是有一天,它的思维发生了转变,它决定改变它的人生态度,学会踮起脚尖,每天把垃圾踩到自己的脚下,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没,并从垃圾中找些残菜剩饭来维持自己的体能。终于有一天,它重新回到了地面,奔向了远处的高山。我们中小学教师的处境与驴子掉进陷阱何其相似。不要抱怨你的不如意,不要抱怨你的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踏上成功之路,登上世界之巅。踩在垃圾上上去的人比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上去的人更值得尊重,从教育这条路走出来的成功将走得更远!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恰恰是让差生享受成功,让挫折振奋精神,让复杂趋向简单,让平凡变得精彩。同志们,既然投身教育,就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学会抖落身上的尘土,踮起乡村教育的脚尖!诚然,一个校长踮起脚尖肯定也有许多他够不到的果实,但至少会让身边的老师感觉到幸福和温暖。
三、天天进步,打碎教育质量的玻璃
有一个笑话:期中考试之后,数学老师发表成绩,他说:“九十分以上和八十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多,八十分以上和七十分以上的人数也一样多。”话一说完,全班一阵欢呼,一位同学追问道:“那么……不及格的人数呢?”老师不紧不慢地回答:“不及格的人数和全班的人数一样多。”这个笑话其实比较真实地再现了当今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现状。
工作中我们发现,所谓差生其实是我们工作不到位造成的,换句话说:差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我们教出来的。一年级有差生,幼儿园也有差生,可到了小学毕业,有谁不知道“1+1=2”呢?到了初中毕业,又有谁不能用“美丽”来造句呢?这一切充分说明人在不断地进步,进步就会成功。于是工作中我给师生讲了三个算式:十个“1”连乘,结果仍然是“1”,十个“0.9”连乘,结果约等于“0.3”,但十个“1.1”连乘,结果却变成了约等于“3”。如果把“1”看成一个差生,平时教育教学中放任自流,每天退步0.1(一点点),那么三年后,这个差生就是一个害群之马;如果每天鼓励他进步0.1(一点点,哪怕是一个很少的细节),那么十天后,他的整体素质就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两倍。0.9、1、1.1分别只多了那么一点点,但变化却是如此的神奇。通过这么一算,全校师生深受震憾。于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成了常宁五中的校训,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人人清成了常宁五中的常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无人看管,优质生源流入城市,学生不想学,老师不想教,教育教学质量举步维艰,如此现状怎么办呢?曾经有一个科学家将一个很大的鱼缸用一块玻璃隔成了两半,首先在鱼缸的一半放进了一条大鱼,连续几天没有给大鱼喂食,之后,在另一半鱼缸里放进了很多条小鱼,当大鱼看到了小鱼后,就径直地朝着小鱼游去,但它没有想到中间有一层玻璃隔着,所以被玻璃顶了回来。第二次,第三次……它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朝小鱼冲去,但结果还是一样,每一次使得它鼻青眼肿,疼痛难忍,于是它放弃了眼前的美食,不再徒劳了。第二天,科学家将鱼缸中间的玻璃抽掉了,小鱼们悠闲地游到了大鱼的面前,而此时的大鱼再也没有吃掉小鱼的欲望了,眼睁睁地看着小鱼在自己面前游来游去……,大鱼吃小鱼,这是大自然的规律,然而科学家通过这一项实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我们乡镇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也有一块无形的“玻璃”,我们常宁的高考也有一块无形的“玻璃”,一个学校要走向成功,常宁高考要走向成功,就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地打碎心中的 “玻璃”,哪怕是钢板也要熔化它!
近三年来,总分两部合并,学校紧紧围绕“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11年五中综合排名上升13个名次,获教育教学质量进步奖,2012年,五中综合排名上升14个名次,获教育教学质量三等奖,2013年,五中综合排名上升8个名次,名列全市第1名。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一切皆有可能,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常宁教育的腾飞,为了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让我们努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变成现实!
前一篇:鞭子 棍子 凳子
后一篇:思想品德教学学会关注四个“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