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middle/4cc9542ctb5d888b7a599&690
名师工作室学习成长计划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教学工作必须要为人师者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一桶水灌得满满的,才能相对顺畅地将一瓢瓢水浇灌在迫切需要求知的学生世界里。走上工作岗位,诠释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光环,总感觉在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里,在知识领域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的高速发展时代里,压力是不言而喻的。适逢新课改的大幕拉开,整个教育格局的变革在所难免,如果还是像以往一样一成不变,甚至墨守成规,是没有办法搞好教育的,也是不能教育除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所以,变更自己的观念,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加自身博闻强识的素质,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就成为了在“名师工作室”学习所要迫切达到的目的。而我也希望,趁着自己还只是新手上路不久,如同那春天刚破土的嫩芽,即使在成长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足之处,还可以在不断地学习中查缺补漏,弥补自身的缺陷,在其他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之下逐渐成长。虽不至于“今是昨非”,但在“迷途”中,有了点灯的星星,至少方向,或者说主方向是不会走错了。此则吾之幸也。
一年的时间看似长远,实则这些时间只会在指缝中不经意地溜走,从自己的眼皮底下将自己的年龄淌成腐水。为使自己能够学有所成,至少有所提高,特制定一个个人学习成长计划和目标,算是给自己套上一个紧箍咒,时时提醒鞭策自己向更高更远的目标循序迈进。
通过今年的“名师工作室”学习,我期望着达成以下目标。
一、增强时间观念,在紧迫感和危机感中提高工作效率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古训很明确地教育我们时间对每个人来说的重要意义及其它对每个人的公平性。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个人微不足道的所谓“成就”的话,时间会无情地剥离你不足言道的外衣,还原一个赤裸裸的你。蓦然回首时,剩下的就只有悔恨充斥在心间。因此,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时间对自己成长进步的重要性,争取利用好有效的每一分每一秒。具体来说,就是要保证好每次准时、按质按量地参加工作室的活动和学习。因为每个星期一次的学习机会对我们来说不是那么充裕,如果因为个人懒散的原因错过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实在不是什么划算的事情。
当然了,如果只是带着躯壳来参加学习活动,那还不如不来。所以,保证参加学习的时间是基础,而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真正提高自己才是目的。否则参加学习就成为了浪费时间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借口了。因此,每次参加学习,都必须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对待相关主题的探讨,学习和任务的完成,完全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自己工作效率的提高,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和积淀以后,把一个有所蜕变的教育工作者呈现在教育面前,完成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承诺。
二、从意识到行动上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学校工作本就是将个人力量汇聚成洪流的地方。学校工作和学科教学成绩的取得,脱离不开个人能力的奉献,自然也少不了团队精神的合作。只有将个人聚合起来,拧成一股股强有力的绳索,才能更好地,更科学地,更有效地管理好一个班,教育好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而此次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学习,自然也是一次锻炼和提高自我团队协作能力的机会。我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个集体当中,把集体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到相关课题或者知识的研讨中,并发挥个人的力量为集体荣誉和成就的取得积极工作。虚心地向那些有成就和建树,又个人独到见解的老师们求教,在聆听教诲的同时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或建议,并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东西请名家和老师们指教,寻求更深层次的突破,全面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为集体成就的取得添砖加瓦。
同时,一项任务的完成,不是某几个人的事情,而是涉及到这个集体所有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我会主动地承担集体分配的任务,在和集体人员共同的探讨中尽力完成得相对完善。如此,在集体的熏陶下,将自己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能力提高到另外一个层次,进而影响自己所在集体,所在单位的团结协作精神,为整体工作的推进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三、训练和培养自己高效的教学能力
“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承担者培养祖国建设者,劳动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需要的人才也有所变化。人才从哪里来呢?不外乎是教育和实践,而更多的人是要经历教育之后成长为建设和发展人才的。所以,教育所面临压力就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站在讲台上,就必须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传输知识。而如何将知识有效地输送给求学的学生们,要考验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尤其是教学能力。而如今,适逢我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拉开大幕,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和挑战,也是机会。而工作室专门成立研究课堂教学的小组,对我来说,可谓是“瞌睡遇到枕头”。我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样的课题研究中,虚心学习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模式,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迁移转化应用,边实践边进行总结,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加以针对性地改进,和工作室的老师们一起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接受,老师便宜操作的有效教学途径,为进行高效的语文教学想方设法,力争走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沿,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成绩。
经历一年的学习,探讨和实践修改之后,自己应该要能够很自如地处理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在全面熟悉教材体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受众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打造快乐课堂,通过自己的教学引领学生在语文知识领域里畅游,全面提升自己以及学生在语文方面的素养,进而培养和锻造学生博闻强识素质的同时,也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语文成为学生成长中的良师益友。
四、培养和锻炼独立的科研能力
语文天地浩如烟海,无所不包。一个字,一句话,一篇文章,一部作品都包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同时,“生活处处皆学问。”一个留心于生活的人,应该具备一份敏感,一份捷思,能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转化为更加有意义的成果。而科学研究能力也是一个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在语文教学或语文知识方面具备一定的见解,有助于深化自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带着深刻的认识以及对语文的多一份热爱,在教学中就多了一份自信,也多了一些内涵,组织教学的时候就可能得心应手一些,能够将一个具有语文魅力的老师展现在学生面前,容易吸引学生“亲其师,进其道”。眼见此次工作室的很多老师都是科研行家,心中不禁窃喜。为“近朱者赤”而欢欣,我要在这两年的时间里,进一步加强自己对相关知识的关注和探索,在杨校长的指导下,在工作室老师们的帮助下,培养自己科研能力,将自己对语文知识和语文教学甚至教育领域的一些浅见形成一定的成果。在长期的锤炼熏陶下,让自己在科研方面能有所收获,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完善,鼓励和督促自己又更多的东西可以拿出来交流分享。为达到这样的目标,在接下来的教学周期里,凡是自己感兴趣,有想法的地方,就要勤于查阅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系统的见解,付诸笔端,力争每个学年有3—5篇成文的论文,督促自己成为一个研究性甚至学者型的语文老师,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一点一滴的更新和累进,以便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工作的展开和推进。
五、提高对生活细节的品悟能力,养成笔耕不辍的习惯
文学作品是对生活的反应,又是对生活的一次次升华。每每读到那些荡人心脾的优秀作品,内心深处的神经不禁为之一颤,甚至久久不能忘怀。原因是那些作品充盈着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所产发的思想又和自己的一些浅见有些相像。所以读到那些好的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会为之拍案叫绝,在之后,就开始反思自己。如果自己站在那个角度,能否写出如此高质量的文章,能否将自己的一些思想彻底地分享于他人……
应该说,语文老师本身具备进行写作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天都于语文打交道,在纵横古今的作家和作品中经受一遍又一遍心灵的洗涤,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应该又对文学的一些特殊感悟,又因受到不少诗词歌赋的影响,在文笔运用方面也应该不会遇到太多的问题。这样看来,语文老师是否有属于自己的作品,质量好坏我们姑且不论,但我很是否也科研很武断地认为,只要你是一个慵懒之人,时不时地写点自己的小东西,久而久之,也会小有收获吧。
想想自己,也确实不太应该。我的见闻和经历,如果我愿意的话,也是可以用手中的笔写下一些文字给自己“欣赏”一下的。只可惜,灵感只在那一瞬间袭上心头,过后再想来弥补的时候,才发现抓破头皮也找不到那种独特的感觉。于是,一些本应该付诸笔端的文字就被自己活活地扼杀掉了。这未免不是一份难以启齿的遗憾。幸好,此次在工作室学习,身边不少老师是文学爱好者和创作者。在这样的氛围里成长,我想即使是一块硬石头,也有被同化的一刻吧。我想呢,如若发现自己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的时候,就应该迅速行动起来,将个人的生活体悟写出来,如若不是很满意,可进行适时的修改。争取一天一点进步。
当然了,写作的素材很多,关键看自己是否留心。我每天高速学生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见得多了,感想得多了,想说的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吧。往后的岁月里,教学感悟,学生表现,师生关系,校园风光趣事,社会杂谈等等数都数不过来的素材,当映入自己眼帘以后,我都要督促自己勤于动笔,哪怕质量不高,但我想自己的作品,有总比没有要好的多。
六、设计并承担优质课教学
学以致用是学习永不变更的宗旨,也是一种境界。既然工作室提供了个人成长的平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己也应该尝试出一些成果的。在教学周期内,结合自己所教文本的内容和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特点,打算设计一些有特点的课,综合考虑进去教材优势,教师本身,学生特点以及课堂情境等要素,在工作室老师们的指导下不断打磨,争取能够课课有特点,篇篇有成效。如果有机会,也愿意承担一点教研课的任务,把工作室的成果展示在更多教师的面前,集百家之长,聚众人之思共同促进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若学有所获,则推广相关经验和方法于所供职的单位甚至属地教育,带动一方教育教学的进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成果的取得,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大力奉献。但是如果所有人都只是单独行动,自创招数,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那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一发而不可收,是不是也会对教育构成一定的麻烦。此次参加工作室学习,我首先要虚心求教,把自己的头脑充实起来,把个人能力提高起来,之后,就是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在老师们中间分享,推广,以期望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良好发展态势,争取至少让语文教育的有效模式成果能让更多人得到实惠。
七、在语文知识版块里有所建树
字、词、句、段、篇之音形义构成了语文天地的浩渺和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演绎了几千年的文明,还将传承更为久远的民族精神。只有掌握文明民族文化的精神要以并加以灵活的实际运用,才能在提高自我素养的同时成为一个对民族,对社会,对文化发展有作用的人。
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能力的锻造,既有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独到见解的提升。我期望着经过两年的学习,自己可以在语文天地的某个知识角落形成自己的一些方法总结或者说是个人见解,拿出来与同仁们分享的同时请求大家进行指导,如果能入方家之眼,我也愿意承担一定的讲座,与语文老师们一起探讨语文知识领域的奥秘,谋求共同进步和提高。而这些工作任务的完成,我期望着自己变得更加地独立,能在语文教学和教育中承担更多的责任,真正诠释语文老师“授人以渔”的角色作用。
八、多观察,多听课,多听别人评课,锻造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能力
在教育战线上,有很多具备独特教育教学技巧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法的同仁,名师,他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非常值得学习。而自己新手上路,一切都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在工作室里学习,我想会有不少机会接触到大家的教育教学高招,我会抱着虚心的诚意去聆听大家的教诲,在众人的帮助之下反思自己的教学安排、构思、设计、问题的设计和处理,找到自己的教学与名家教学之间的差距,并在名家的帮助之下一步一步地改进,争取听别人的课,长自己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培养自己的洞察能力,在反复的评课训练中,提高自己对问题一针见血的分析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彼此的商榷中共同进步,提高。
十、养成勤于信息检索和整理归类的素养
时下,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每个领域的信息可以说四处纷飞。而在这些纷飞的信息里,不免掺杂着一些糟粕,甚至很多时候,面对繁芜丛杂的信息,我会显得无从下手,根本没有办法筛选,还会受到一些错误信息的误导。如此看来,信息的检索和收集能力,也是我需要培养和提高的不足之处。我需要在教学研究中,在尝试写作时,在观察聆听过程中用心辨析利于自己并能为己所用的有效信息,加以归类整理。一方面,增强个人的知识积淀,另一方面,尽量杜绝“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让自己博闻强识,让自己在语文领域和综合领域里做到略有知晓。只有做到将知识和信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才能在需要到的时候自如运用,为把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一个层次而铺平前进道路。
语文世界,奥妙无穷,挑战无限。身为浩渺苍穹中的一粟,为自己语文老师的角色欣喜之余,也感到巨大的压力。工作室学习的宝贵机会,和各位同仁商榷,向方家求教的来之不易的机会摆在自己面前,不禁感慨自己适逢良时的幸运。我会抓住每一次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机会,见缝插针地学习,力争在名家指导下完成从思想意识到具体实践操作的蜕变,为更好地完成一个语文老师最最本职的工作任务而不懈努力。
用屈原的一句诗来形容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计划在上路之初,权当一种鼓励,一份鞭策,几许督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