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分析研讨交流材料
(2013-03-26 11:27:45)
标签:
教学质量研讨会新课标试卷分析教育 |
分类: 极品档案 |
教学质量分析暨新课标研讨交流材料
青县孝子墓中学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试题以教材为载体,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立足于课内、适当拓展延伸,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感受和运用。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教师而言它就像一把尺子,既可以反映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又可以衡量某种教学方法使用的教学效果。本试卷的评价导向功能很明显。
三个年级的试题各有侧重,七年级立足文本,关注文本,适度延伸,波澜不惊;八年级开放融合,题型丰富、收放有度,尺水兴波;九年级备战中考,注重能力,多项考查,百川汇聚。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整个卷面来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灵活开放的试题完成情况较好;文言文课内阅读掌握较为扎实。但课外文言文语段的答题情况明显不如课内。如八年级11题翻译句子(2)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句中的“逾”、“直”翻译不准确,致使整个句子理解出现偏差。同样出现这种问题的还有七年级14题: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如果理解了整篇课文的意思,这句子不是很难,可以看出我们学生对于课内的文言文知识巩固不够,所以课外一出,就不能准确去理解了,文言文课外的知识几乎都是来自课内的案例。所以要加强课内文言文语言基础的落实,多做多梳理。
阅读部分学生在分析、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三方面失分率高,多数学生的答案还是停留在表层意义上,不能深入和全面,没有根据题干中的要求针对性地来回答。还有部分学生阅读态度不认真,文章浏览一遍即开始作答,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不去认真揣摩,体会,感悟。明显地反映出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个年级的作文均为半命题,《我和
三、评阅试卷出现问题分析
纵观语文试卷,我们感到: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教师没有站在系统性的教学高度来审视。在阅读教学中就文解文,教师重“教”不重“导”,学生所学知识不整合,缺乏促进继续学习的能力。从教学双方来分析试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发现:
1、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比较扎实;
2、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少整体的理性的认识,特别是从课内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
3、语文教学关注课堂多,关注课外少;关注课本多,关注生活少;
4、作文教学训练水平不高,机械有余,活力不足。
四、新课标在试卷命题中的体现和导向作用
1、试题很好地体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如让学生用课内文言文中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课外文言文中的问题。用课堂上学到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去解决现代文阅读中的实际问题。
2、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1)能力训练点的综合。
如八年级试卷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就综合了写字、注音、改错别字三种训练形式。
(2)语文与生活的综合。
新课标明确规定语文是人们生活、劳动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学生的学习应脱离枯燥的纯语文的没有任何情境的学习。应将学习的内容放到具体生活情境之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的、丰富多采的生活中去学语文,解决问题,体验语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只有这样,才可能激起学生创新的激情,才可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如八年级试卷4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赠言,命题者创设了一个鲜活的生活情境,并给出范例,引领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另外第5题以沧州运河景观带这一时事为载体,以拟标题、对对联、打电话的形式,考查了概括主要内容、语言运用、口语交际多项内容。
(3)三维目标的综合。
如三个年级的现代文阅读篇目,《心中装着一双鹰的翅膀》《中国铁》《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均文质兼美,题型新颖,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
五、教学反思
(一)对今后命题方向的建议
1、古诗词填空形式多样些,最好在理解性默写的基础上辅以直接性默写和积累性默写,以便多角度多侧面的对学生进行考查。
2、本次的考查试题中有两个年级出现了任选一题做答的题型,如九年级第12题、八年级第5题(3),给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答题的权利,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原则。今后这种受学生欢迎的题型可以继续保留。
3、重视汉字书写,可以在作文评分标准中强调“凡书写规范、工整,评卷时可另加分”或另加卷面分等举措,提示教师和学生要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平时教学中对学生书写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并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对教学工作的建议
1、余映潮老师曾说过:语文教师的任务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所以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深入钻研、开发、使用教材;要有灵性、悟性和耐性,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
2、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语文教学在重视范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的同时,要积极向课外阅读拓展,并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增加学生积累的广度。教师还应该向学生推荐好书,帮助学生拓宽积累的途径。
3、素质成于习惯中。没有培养过程,就没有教育结果。教师一定要重视给学生创设各种语文实践的机会,在某些环节上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发现语言的规律,培养审美的情趣,从而提高语文独立阅读和写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