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  过年

(2009-01-18 15:21:44)
标签:

小年

灶王爷

年饭

放炮

压岁钱

磕头

拜神

松柏的博客

杂谈

分类: 散 文

                    

           

                               过年 

 

 今天小年,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老辈人说:“二十三糖瓜粘”,所以要给灶王爷吃糖瓜,甜了他的嘴,粘了他的口,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听着那么有趣。而现在的年味变淡了,总像是缺少了点什么?现在过年时,人们更多地选择在饭店吃年饭或举家出游。于是我就回忆起我儿时地过年。

  我的孩提时代是在六十年代初。进入腊月人们就忙活开了。先是扫房。灰瓦红砖尖顶,带木梁的平房,因为那时沒有暖气,所以要砌个砖炉子在屋里,烧煤取暖,因此冬天房梁上总是落满厚厚的一层灰。长长的竹杆上挷个鸡毛掸子,先扫梁,后扫墙,再擦玻璃。腊月二十三大人就开始操办年货。几斤肥猪肉必须要有,还要猪头、猪蹄子和下水。再买两条鱼,就齐了。菜不用愁,谁家都有几百斤大白菜。家里要蒸馒头、豆包、花卷,还要蒸花糕,什么小刺猬、寿挑,蛇等。年糕是一定要有的,寓意年年登高。此外,还要炸点小果子。这时,家家冒着热气,户户飘着肉香。男人们显摆着自己的手艺,吆喝着相邀吃酒;女人们嘻笑嗔娇,比新买的花布,议论找哪个裁缝做衣裳。邻里门挨门,你走过来,我串过去。白酒是过年的主题,这时散酒是不能喝的,要买瓶装的。两瓶白酒用纸绳一捆,拎着回来,那神情比亇将军都神气。帖对联是画龙点睛。那时没有印刷的,要请人写。你要会两把刷子,就成红人了,讨对子的人排成队。但纸一定自己带。讨回来。打点浆糊,把对联一帖,年味陡然而生。三十儿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互祝吉祥。孩子们草草拔拉几口菜,手里抓个白馒头,跑出去打炮仗玩。当男人们熏醉,起身喝茶,女人们开始收拾残羮剩饭。然后喊孩子们回来睡觉。孩子们此刻是最兴奋的时候,因为要换新衣服,发压岁钱。脱个光屁溜,钻进被窝,睁大眼睛不睡,熬啊熬。大人们依旧不紧不忙地干活。当他们掀开柜子,那就到时候了。妈妈会象变戏法一样,从柜子里面拿出一件件新衣服、新鞋子,把打着补钉的旧衣裳拾掇起来,再把新衣裳套上。末了。从兜里掏出崭新的伍角钱来。孩子们兴奋地从被窝里跳出来,把钱搋在手里,直到嘴角挂着满足地笑睡着。

  初一凌晨,先是有一声鞭炮响起,紧接着炸成一团。那时的炮声也好听。不象现在,国家有生产标准,响起来一个音。那时,国家允许个人卷炮。个头有大,有小。一般都是废书本卷的。外面再粘上红的、绿的、粉色的纸。牛皮纸卷的最好,卷黄药的最响。那炮放起来嘣嘣邦邦、呯砰叭叭。中间再夹杂着二踢脚咚一嘎的响声。煞是好听。五、六点钟,炮声稀疏下来,天蒙蒙亮时又响成一锅粥。这时,大人们把孩子们叫醒,开始下锅煮饺子。第一锅煮出来,老人虔诚地盛出第一碗,放在桌上,上供。供的是天爷、地爷还是财神爷,孩子们就不得而知了。放下碗筷,拜年的就进门了。同辈人打拱作揖,晚辈要下跪,给长辈磕头。长辈的脸上堆满笑容,送糖、递烟。熟稔的来了,泡杯好茶,品着茗香,还要聊上一、二句。拜年时,性子急的个人转,腼腆的拉帮结伙一块串。从东家到西家、你进来我出去。那叫热闹。一直串到大天亮。

   这就是那个时候过年的情景,是不是很热闹,味很浓。

 

 

 

                                                    松柏         09 01 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