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浙江山东考察学习心得
(2019-03-16 18:11:00)
标签:
新课改高考资料交流 |
分类: 教研小站 |
两次学习考察时间,我们主要考察了嘉兴第一高中、嘉兴第四高中、高密市第一中学、高密市第二中学、、青岛市城阳一中。五所学校各具特色,除了听取相关学校领导介绍,他们从为什么走班、如何走班、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等几个方面给我们做了介绍,我们还采取了深入教室、宿舍等场所以及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的方法对以上学校作了深入了解,获得了较丰富的感性认知,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和育人模式研究、应对新高考有所启发。
只有通过新方案了解高校对选考科目的要求,才能有针对性的确定选考组合,安排走班等一系列工作。
2、提前平衡师资
预判可能短缺的科目教师,要提早储备;可能富裕的学科教师,要提前想好如何安排。
3、高一学生入学,就要做好选课走班的准备工作
(1)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师资分布情况和学科实力情况,以便将来选课时平衡学生人数。
(2)提早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涯发展意识,启发学生的职业角色认知,引导学生规划未来目标。可以介绍高校专业,高校对高考科目的具体要求,社会需求专业,有发展潜力的行业等。可以邀请高校教授和招办老师来校,也可以邀请本校毕业生介绍大学和专业情况。当然,学校也可组织学生利用社团开展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和节假日了解社会行业、高校等情况。
(3)进行选课预演。组织2—3次预选课,提前演练,摸底学生的选课组合情况,告诉学生可能在固定班还是参加走班。对有特殊选择要求的学生进行指导或说服动员,尽最大可能增加组合人数,减少排课开课的不利因素。
4、走班安排
(1)教师配备力求均衡。
(2)先选科目,后配教师。不能出现学生根据教师选课的情况。
(3)尽量保留行政班,减少走班人数。
先分层。把学生按照成绩分好层次,整体分成3—4个集团。
再分班。根据学生的层次组建不同特色和需求的班级,比如课程特色实验班,固定所选科目。如物化生、物化地等。
后选课。把选课组合相同的同学集中到一个班,组成行政班,避免走班。这样的行政班,要保证足够的数量。
最后走班。行政班之外的同学,尽量按照2+1的模式建班,即班内同学要保证两科相同,如物化X,化地X,物地X等。这样就只剩下一个学科参与走班,便于管理和教学。
(4)走班的同学,位置固定,便于管理。
(5)准备好教室。班级和教室按照1:1.3比例准备。即10个班,要准备13个教室。
4、加强文科教学,尤其是语文学科。按照浙沪的经验,语数外成绩决定一本,语文决定好学校。
5、加强教师评价研究
根据走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评价方案,以安定军心,激励良性竞争。
6、制定学校的课程实施及考试复习方案
合格考和等级考难度不同,要求不同,投入的力量也有不同。另外,根据两考对学科教学和复习可能造成的冲击,要提早预见,力争早日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迅速组建团队,分专题研究推进策略外,还要
一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提高训练质量,教学质量乃至高考成绩作为学校的生命线之一,不可或缺的列为学校重点工作,但是简单的依靠时间,或者说题海战术的瓶颈越来越突出,不能全面发展的学生,单纯靠“刷题”取得高分的学生,会越来越多的暴露其他问题,应该加大学校教科研力度,在试题命制、课堂效率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二是进一步优化我校的育人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和高考成绩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其中德育心育和生涯规划教育应结合起来,经过两到三年的不断努力,形成以习惯养成和道德修炼活动(如争创十星级学生)为基础,以远足健行、成人礼、毕业典礼、心理健康活动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月、社团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体验活动为特色,以学生社团和学生会建设、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突破的模式,这种模式必须是着眼学生长远发展的,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育人模式。
三是结合国旗下讲话,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培树正气和榜样。
四是加快社团和学生会规范化建设,利用好现有条件,增加社团数量和活动时间,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建立健全学生会组织机构,开展更多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五是抓紧落实德育心育1+1班会示范课,给班主任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六是结合不同年级的特点,支持鼓励高一年级部开展特色活动,在活动中启迪学生,达到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