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厘米、分米的练习及千米的认识
(2008-12-30 08:59:16)
标签:
第一单元教案教育 |
分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课题:毫米、厘米、分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知道厘米、毫米、分米之间的关系。
2、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复习毫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知
1、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并用手比画。
2、选举学生生活中的例子。
3、四人小组活动:数学书的长宽估计(量前回忆量的方法)然后量一量,看谁估计最接近正确值,介绍误差知识。汇报量法介绍:划线、说理由。
量课桌长:2人合作,先估计再量。
方法一:15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方法二:18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方法三:1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方法四:20厘米为一段连续量。
4、完成练习一的1-3。
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会选择分米为单位进行测量。
(1)以分米、厘米为单位,测量课桌的宽是 分米 厘米,课桌的高是 分米 厘米。
(2)以分米、厘米作单位,测量前后两张课桌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分米 厘米。
2.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1)闭上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的长度.
(3)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米?
(4)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度约是( )分米?
指名到前面测量,看谁估测的接近准确长度.
3.思维训练
在一块长2分米的塑料板条上,标刻出长度为1毫米的线段,可以标出多少段?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
P
课后反思:
备课日期:
课题: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①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②测量一下学校操场的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感受新知,提出问题
1.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
3.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我们上学期在地坛体育场召开过运动会,那里的运动场跑道的一圈是400米,跑两圈半是1000米;我们学校操场一圈大约是100米,我们要跑多少圈,才是1000米啊?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4.
师: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P
2、P
3、P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课后作业:
P
步行12分钟,看看你走了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