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文化杂谈历史图片 |
分类: 读书 |
读书养出来的人生观——何兆武先生《上学记》阅读札记
文/涅阳三水
持续读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第一章内容:1921——1939
何先生的曾祖父,是劳动人民,烧炭的,不识字,但一定让孩子念书。
何先生的祖父,在家乡办了第一个小学。
何先生的父亲,一生讨厌政Z,认为政Z是黑暗的,肮脏的。一辈子都是一个技术员,有很多的矿上工作过。
这样的介绍,何先生就是在告诉大家,他的祖上没有出过一个优秀的名人。
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
从他曾祖父的不识字,到他现在成为学者,他的家族,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何先生的少年时期,经历了三民主义,民Z,民Q,民S。
民Z主义就是中G是受欺负的,要翻身独立。
民Q主义就是指要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权。
民S主义就是改善人民的生活。
那个时候,党领导一切的,一党专Z,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绝对统治一切,什么都由党内决定,是苏L的模式。
何老师聊起了宋氏三姐妹的故事:有个国M党员做小学教员,在课堂上说,Z理遗像上的对联,建议改一下,改成“宋氏尚有一龄,同志仍需努力。”
宋氏三姐妹:宋A龄,宋Q龄,宋M龄,我们都众所周知,但这里是还有一龄,是传说中的一个叫宋妙龄的。
在这里不论他们的D性如何,单单多出来的一个宋妙龄,就已经让我们浮想联翩了。
~~
何老师在初中的时候,见证了一二九事件。
并且说到了一个具体的事件,与自己有关系:有一个姐姐,是北大化学系的,是一二九运动的积极分子,在游行中被抓了起来,后来是北大校长蒋梦麟出面来保释的。
何老师说,他们那一代人的国学根基非常差,一方面受到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和政Z有关。
就是说,那一代人很多传统的知识,都是听书听来的,看戏看来的。在学校中受到的所谓教育,承接的是西方的传统,而不是东方的。
所以何老师对G学根基相当的看重,他对年轻的同志说,中G的文化5000年,总有4950年的载体都是古文,除非你不要这4950年,否则,就必须要继承这个历史文化,就非得学古文。
何老师还说融化在血液里面的,渗透在骨髓里面的,就是中G文化的根基,一定要学好,那是属于你这个中G人天然的优势。
~~
何老师说到了自己的读书经历。
说丰子恺不只是美术家或者文学家,重点是一个介绍家,介绍了许多新知识,让他觉得非常满意,大大开拓了自己的视野;
说梁启超自己还没有成佛,就先救别人,是一个思想非常敏锐的先Q者,他自己中学时代很大一部分知识,都是从梁启超那里得来的。
说徐志摩的诗,他很喜欢,在朗朗上口,可以背诵;
说矛盾的书,他不喜欢,总是硬着头皮读的;
说巴金的文章也不喜欢,原因是平铺直叙,缺乏思想深度,得不到什么启发的;
说鲁迅先生的辛辣、讽刺的笔触很打动他,那些冷酷无情的鞭挞中G人的劣根性,让他很有感触。
何先生在这样的阅读中,得到了极大的成长。
他认为一个人、一个民Z的完善,都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鼓舞士气,真正进步,否则是没有好处的。
最后何老师总结了一个规律:一个人想要出成绩,得有三个方面的条件,一个是天赋,一个是环境,一个就是个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