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34、什么是润泽型课堂

(2016-05-29 08:59:50)
标签:

教育

经典啃读

静悄悄的革命

涅阳三水

分类: 读书
http://s13/bmiddle/001paSQZgy723uzdWEI8c&690

什么是润泽性课堂

——《静悄悄的革命》笔记之四

所谓润泽,指的是一种师生或者生生之间关系的特性,润泽的教室强调一种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不是无原则的庇护,也绝非那种为了融洽而融洽的庸俗的人际关系。

在润泽的教室里,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相互保持倾听,相互应对,围绕主题,让各自的思考互相碰撞、激荡,互相表现。这就是以主题·探究·表现为单元组织形式的登山型课程在课堂上应表现出的面貌。在润泽的教室里,师生彼此之间及和知识之间,组成了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围绕在寻求知识的周围,让每个人的个性都受到尊重,从容而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在思维的相互碰撞、激荡中,大家共同抵达知识深处。

所以,润泽的教室能很好地促进师生的共同学习,这种良好学习的氛围,就来自于由知识主体和师生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的保证。

对这样的共同体,帕尔默也有相当精辟的论述:

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是以这样的事实为特征的:这第三事物真实地存在,且生动活泼,有声有色,以至于它能令教师和学生都要为他们所说和所做的一切负责。在这样的教室中,并不存在惰性事物。伟大的物质如此活跃,教师可以当学生,而学生也可以当教师,彼此都可以伟大事物的名义向对方发表其见解。在这里,教师和学生都拥有一种超越本身的力量这就是超越了我们的自我专注、拒绝把我们削减为只需要自我关注的主体力量。

在一个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的核心任务是要为伟大事物提供一种声音,一种能力独立地把真理说出来,让学生听到、理解,而不需借助教师的声音。

在以主体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不会被忽略。这样的课堂尊重学生最重要的需要之一:被引进一个比他们的经验和自我世界更大的世界,那是一个能拓展他们个人界限,并扩大他们的共同体归属感的世界。正因如此学生常常把伟大的教师描述为能把他们从未听说的东西讲活了的人,他们给学生提供与他者相遇的机会,从而也令学生生龙活虎起来。《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第118

这里所说的主体第三事物伟大物质,指的就是在登山型课程中围绕主题而探究知识的过程,及其这种被学生经历的知识本身。在这几段引文中,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在构成共同体的三要素知识、教师、学生中,居于主体地位的不是教师,也不是学生,而是知识。

师生共同围绕在知识的周围相互倾听、对话、反思、表现,共同感受知识的伟大魅力。这就告诉我们登山型课程的魅力不是来自老师高深的学问,也不是来自学生非凡的表现,而是作为伟大事物的知识本身。正是这个伟大事物的魅力维护了课堂氛围的润泽

再回想,反思我的堂课,这种学习共同体形成了吗?

再览一遍课堂实录,我对自己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我能够以掌握文本中人物的特点自居,对学生的发言给与充分的信赖和倾听,尊重学生的逻辑世界,对他们忽视和缺少的,予以提醒和引导,对学生在知识的捕捉和形成过程,浸透着理解和维护,能够有意识地引发学生的对话,让学生在放松的氛围里释放自我,进行思维的快速流转。

在这一过程中,引领他们学会倾听,展开对话,学会反思,学会补充他人,完善自己;整个课堂上,呈现了真正的领悟,产生了认知上的共鸣,对于伟大事物的彰显,能够及时的捕捉和内化,师生一起寻找并发布真理,不允许虚假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再次的死灰复燃有所表现。

因此,我能够微笑着,并自信地说:我的这堂课,已经多多少少的呈现出了润泽的状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