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这段日子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异地大学生或者从业者不愿意回家乡工作,哪怕是家里能给安排个好工作(国家机关,乡镇企业等等)
。仿佛,北京,上海,深圳的钱才是真的,这里的工作才能体现自身价值。所以,出现了很多东南北的“漂族”。当然,我并不排斥这种心境和行为,因为你发现你身边的朋友现阶段确实来自全国各地。而这些人的生活现状是什么样子的呢?
第一种:衣食无忧型
这样的80后在所谓的大城市并不少见,父母在某地吃的比较开,一部分儿女从国外回来或直接到大城市发展(有的从上学的时候就开始)。来了先买一套200万到500万的现房(居住带投资),再来一辆20万到50万的车(这不属于太富裕的群体)。父母通过关系给找个好工作。当然,其中也有完全享乐型的。
第二种:艰苦创业型
任何时代都少不了奋斗,甭管你月薪是2千,2万,还是20万,都是在为你的一份事业,心中的梦想打拼。我相信这也是绝大多数。现如今,很多80后正在品尝着酸甜苦辣。而“漂族”的成长历程更为艰辛,值得敬重。
第三种:寻觅结婚型
首先,通常“漂族”会说找个伴,甭管结不结婚,哪怕是一人一半付房费也是当务之急。而且两人的收入水平要相对平衡,不然的话生活就无法平衡(因为双方都觉得挺苦)。这种喜欢“稳定”的“漂族”实际上都在寻找机更为合适的结婚目标。力求实实在在的稳定下来。奋斗里的“露露”其实很活脱脱。
第四种:成家立业型
现在对成家立业没有真正的界定。是不是结婚,双方都有工作,有车有房(或无)就叫成家立业?这类人群会想得比较细致,什么时候要孩子,房子车子怎么供,柴米油盐多久买一次,谁擦地谁洗碗。反正作为80后85前的我还没有步入这个轨迹,也很难体会。我估计,这不单单是两个个体的磨合,是和整个前所未有的生活产生火花的过程。
第五种:打道回府型
特别是85前的80后,在大城市打拼3、5年,而发现在事业和感情上都没有起色的人大有人在。于是,保守一点的父母就会劝说儿女回归。有的是安排稳定的工作,有的是介绍家庭条件还不错的姑娘或小伙作诱饵。从而触动相对还没那么坚强且又郁郁不得志的80后对家乡的渴望。虽然可能永久失去衣锦还乡的机会,可是为什么不能像父母一样踏踏实实的过一辈子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