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奋斗》火的时候,朋友间经常讨论最喜欢里面的谁,或者里面的谁像生活中我们某个认识的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米莱”得到了最多的认可,可能出于同情和对时下专一情感的渴望,包括博主在内都对怎么看怎么都很讨人喜欢的“米莱”充满了好感。而我们身边的很多北京男孩都很像“华子”,所以大家都在说如果“米莱”和“华子”是一对可能会很幸福。“华子”可以包容“米莱”时不时露出的大小姐惯有的任性,“米莱”也需要“华子”这样相对有着人心,相对成熟的男人疼。

不知道赵宝刚老师是不是也听到过类似的呼声而有意安排《我的青春谁做主》中“米莱”和“华子”的组合?但是,依博主看,这可能也是出于青春剧的特出要求,比如“陆涛”“向南”和“夏琳都婚了”。而且,《奋斗》过后,王珞丹和朱雨辰一夜窜红,至于能不能撑起这个场子,我想赵宝刚老师心里早有数。
到底效果怎么样呢?我跟大家说个事实。刚才接到同事的呼叫,让我帮忙完成一个他的策划案,理由是他的女友让他陪着一起看《我的青春谁做主》。晕吗?其实我挺晕的,我说你陪你朋友我没意见哈,可我不陪我朋友他也会有意见哇。呵呵,你说我帮不帮呢?

话说回来,黄金档的电视剧博主没有时间看,通常是买盘回来恶补。开始还真没准备补这部电视剧,因为怕失望。就像《我的团长我的团》,我失望到极点。我不想《我的青春谁做主》也让我失去对《奋斗》的美好回忆。但是经不住诱惑哇,毕竟是80后主题,能找到自己影子的电视剧确实不多,要不就是太过时装,要不就土掉渣。
我觉得,该剧与《奋斗》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整体表现了一个大时代的发展变化,通过描写几个年龄层和几个社会阶层的人物间的生活,可以带动拥有80后群体家庭的共鸣。其中着重表现80后生活,爱情与事业,彷徨与奋斗,也有中年人的承担与责任,困惑与压力,有老年人的期盼与希望,智慧与从容。

王珞丹的表现依然令人惊喜,虽然从角色的角度来讲和“米莱”的差别很大,但是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其亦正亦邪,亦静亦动的感觉很80后。可能为了打破《奋斗》里的影子,“钱小样”在第一集的出现完全打破了王珞丹留给观众那种固有的印象,很闹,很自我,很有个性,说白了就是叛逆。特别是她在从银川随同朱雨辰扮演的“方宇”前往北京的一路上,两人的对戏很精彩。在欢闹的冲突里把“钱小样”骨子里的性格完全的展现给了观众,在闹腾之中显得很可爱。而她为了向往的生活不顾一切的逃来了北京,也为“我的青春谁做主”这个主题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看点。
80后,一个现在看来承上启下,更像一块试验田的年代铸久了一拨标榜这个性、自私、叛逆,甚至有点矫情的人群。曾几何时,我们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好似失去了未来的希望。现在这种呼声好了很多,为什么?因为90后的甚之拉了我们一把,哈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