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志敏老师《谁动了松鼠的奶酪》作文课实录

(2011-08-18 13:40:30)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点滴
 

课前,因堵车,学生没及时赶到,贾老师整理课桌。

十五分钟后。

师生问好。

师:“要坐的正,坐的直,眼睛要看着老师。”停顿几秒后,说,“8.15分,我们上课。”

师:“黑板上的两个字,谁会念?”

生齐:“童话”。有拖音。

师:“不要拖腔拿调,再念一遍。”

生共念了三遍“童话”。

师:“对了,千万不要拖腔拿调的读。”

师:“顾名思义,童——是写给孩童看的,话——故事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写给儿童看的故事。”

师问:“你们看过的童话有哪些?”

生:“丑小鸭。”

师问:“丑小鸭谁写的?”

生:“安徒生。”

师再问:“安徒生哪个国家的?”

生迟疑,回答:“是——丹麦的。”

师点点头继续和学生交流各自读过的童话。

交流完毕。

师:“这些都是美丽的童话,童话有三个特点:

1、  都告诉我们美丽生动的故事

2、  都有鲜活的人物形象,可以是人,动物、甚至某件东西,人身上的某个器官。

3、  每一个童话都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要团结友爱,要保护环境、要爱护眼睛、要孝顺长辈等等,所以小朋友们爱看,大人也支持小朋友们看,世界上只要有一点文化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读着童话长大的。

师继续:“我们课文里也有许多的童话,像一年级的课文中有个童话:

青蛙对竹子说:‘我有两个名字,小时候叫蝌蚪,长大后叫青蛙。’

竹子对青蛙说:‘我也有两个名字,小时侯叫竹笋,长大后叫竹子。’

青蛙和竹子手拉手,笑着说:‘哈哈!我们都有两个名字。’一年级的小朋友们听着很开心。

那童话是作家写的,比如说格林、安徒生,还有中国的童话大王郑渊洁。作家能写,我们小朋友也能写,只要想象丰富,有扎实的语文功底。今天我们就来学写童话。

师播放松鼠的图片。

师问道:“童话的主人公是谁啊?“

生:“松鼠。”

师:“我问的是它是谁啊?”

生:“它是松鼠。”

师:“对了,说话要说完整。”

师:“你所了解的松鼠有哪些特征?”

生:“有很大的尾巴,喜欢吃松果,喜欢跳来跳去。”

生:“有小小的脑袋,动作很敏捷。”

生:“有乌溜溜的眼睛,很可爱。”

。。。。。。

师:“请同学们在松鼠前加一个形容词。”

生:“可爱的。”

生:“活泼的。”

生:“机灵的。”

生:“活蹦乱跳的。”

师:“是啊!松鼠不会来骚扰我们,不会和人类抢东西,今天我们来写写这样的小动物。”

师:“接下去我们先听写一段话。”并请同学来黑板板书。

“第一句:小松鼠一家忙着采集松果。(2)

第二句:小松鼠高兴的说:‘哈哈,今年过冬我们不愁了。’(4)

第三句:冬天快要到了。(1)

第四句:仓库里堆满了核桃。”(3)

写好后,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读的清晰,连贯,不要一字一顿读。”

依次让学生朗读。

师:“这是打乱了的一组话,大家看看,哪句是第一句,哪句是第二句。”

老师请同学上台排序(1)(2)(3)(4),之后,按照正确顺序再次朗读。

师:“现在,这四句话不太具体,同学们可以把它扩充一下。“

让四个同学进行扩充练习。

师:“在下面空4行,听老师读,根据老师的语气点标点。

“一天早晨,小松鼠来到仓库,发现仓库空空如也,连滚带爬的喊着:‘不好啦!不好啦!仓库里的核桃全被偷光啦!’”

听写好之后,再次请三个学生进行朗读,并指点其读法。

师:“大家估计是谁偷的?”

生:“狐狸这些狡诈的动物。”

生:“别的松鼠,看小松鼠有这么多核桃便把它的偷走了。”

师:“现在,辛辛苦苦采集来的核桃被偷走了,可恨不可恨?”

生齐:“可恨!”

师指着黑板上童话两个字说:“一起读——童话”

师带领生连读三遍。

师:“这是不是童话的童话,这是一件真事,去年九月份,在北京景山公园,生活着一群野生的松鼠,他们在冬天来临以前存了很多的核桃,可是在一夜之间,核桃都没有了,他们哭啊、闹啊、跳啊!结果是谁偷的呢!看,报纸上都登了。”

出示报纸上的新闻。

师:“是谁啊!”

师生共答:“是游客!”

师:“是人,是聪明的,高智商的人!应该不应该?”

生:“不应该。”

师:“不应该,我们就续写童话!大家都以一天早晨,小松鼠来到仓库,发现仓库空空如也,连滚带爬的喊着:‘不好啦!不好啦!仓库里的核桃全被偷光啦!开头,从这里开始往下写。它们怎么会知道是人偷走的啊!可以让猫警长,鸟博士去调查,它们可以报复、警告、批评,博客、写信、打电话 。。。。。。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写下来,最少400,用一个吸引人眼球的题目。”

同学们用一节课时间进行写作。

一节课后。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文章不厌百回改”和一段话:我最喜欢的老鸭汤搬上来了。妈妈扯下两条腿,一条放在我的碗里,另一条放在奶奶的碗里。

然后,对同学们说:“现在10.18分,上课!”

:师:“古人写过一句话,谁来读一下。”

让各个学生读文章不厌百回改。

师:“什么意思?”

生:“文章改了一百遍都不会厌倦。”

师:“对,文章要经过多次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师:“再看这句话,至少有六处地方要改。”

生:“老鸦汤不是个大的物体,所以不用搬,改为端。”

生:“妈妈扯下两条腿,应该在腿前加个鸭字。”

师:“对呀!妈妈扯下两条腿,多么恐怖啊!”

师提示:“有没有改标点的?”

同学们很聪明。经过有提示就明白了:“端上来后应该是句号。”

接着,依次改出了“老鸭”加上喝字。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应该先敬老再爱小,把“我”和“奶奶”换一下。两个“放”显的词汇很贫乏,可以把“放在奶奶的碗里”的“放”改为“按”,既可写出晚辈对长辈的敬,又可以看出长辈对晚辈的爱这三个错误。

修改后,原句变为:“我最喜欢喝的老鸭汤端上来了。妈妈扯下了两条鸭腿,一条按在奶奶的碗里,另一条放在我的碗里。

师:“你看,文章是不是要不断的修改呀?修改的过程,就是提高自己的过程。

请同学读自己文章的题目,教师指导评改。

请三位同学读自己的作文,师生共同评改。

最后,教师总结:

童话不是作家的专利,我们也能写出美丽的童话来的——只要大胆去想,认真地去写。

写好以后,要多读几遍,发现表达不清楚的地方,就设法改过来。文章不厌百回改。

地球村不仅是咱们人的家园,也是动物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别的动物,和它们和谐相处,这样,世界才会变的更加美丽!

下课!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语文教学需规范

——贾志敏老师的专题报告

一、由公案引入

公案(1):三年级学生的《冰心文学奖》

三年前,在浙江诸暨,有个三年级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叫《妈妈回来了》,一共107个字,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前几天,妈妈在杭州开会,妈妈不在,爸爸没人照顾,我不开心,我想妈妈,想妈妈的感觉是想哭的感觉。几天后,妈妈回来了,爸爸有人照顾了,我很高兴。有妈妈的感觉真好!”这篇文章开始在评选的第一轮就淘汰了,后来,一位作家深入到评审小组看那些被淘汰的文章,觉得这篇文章很好,“想妈妈的感觉就是想哭的感觉,多么真实啊!”最后,这篇文章被评为“冰心一等奖。”

当真相被公布出来后,引起社会的一片哗然。到底该评一等奖还是不合格作文各大报纸展开了讨论。

贾老师的意见是文学家的眼光和教师的眼光是不一样的。教学有教学的标准。三年级107个字的作文从字数上来说是不合格的。

公案(2):上海高考作文

去年6月份,上海高考作文批改的时候,两位老师是背靠背改文章,最后,一核对,一位24分,一位63分,相差太悬殊。在上海一分之差有可能排名就相差1000多。最后拿到专家组讨论,结果是67分。(满分70)

最后,事情一经传开,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老师的平分依据是什么?

二、作文训练需要规范

我们都是普通的语文教师,语文是一个学校的半壁江山,什么是语文课,学生不但要学会语文里的知识更应该学会表达,什么叫表达,眼神、说话、写文章。。。。。。

接着贾老师以自己从教5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语文的含义:语——口头的语言;文——书面的语言。举例叶圣陶先生在1978年发表的文章《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的一段话“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强调了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课文的学习,以课本作为例子教学生说话、写文章。

接着,贾老师说明了什么是范文。

以轻松幽默的三个例子开头:

1、在座的各位年轻的母亲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别吵!妈妈在冰箱里找东西呢!”在冰箱里找东西?应该是“我在找冰箱里的东西。”

2、一部最近几乎万人空巷的热播连续剧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妈妈对儿子说的话:“你啊!我从小看着你长大。”那究竟是谁大呢!应该是我看着你从小长大。

3、在足球比赛的播报中,也出现了这样的话:“把球打出了界外。那就是说球在界内了。应该说把球打出了界。或者把球打出了界内再或者把球打到了界外。”

所以说,孩子说话向谁学,经过总结后,贾老师回答应该向课文作者学语言。平时学生、老师写的再好不是范文,是例文;连巴金的《小鸟的天堂》也不是范文,编进我们书本的经过修改的《鸟的天堂》才是范文。

最后,贾老师针对老师的疑惑:“怎么看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三看三不看。

归纳起来就是:一看教学,不看表演;

              二看学生,不看老师

              三看门道,不看热闹

上课的老师则要出十足的语文感的语文课,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要扎扎实实、朴朴实实,不要花里胡哨,让同学真的学到知识为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简快作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