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怀古之毛玠墓

标签:
游记 |
上图所示麦田里的凹坑就是毛介幕的遗址处
五一假期最后一天,
临近中午,
突然心血来潮,
连着几天都在医院
应该出去透透气了,
打算骑车去了却几次路过且没有看过的毛介墓和郗虑墓。
于是打电话约上两位朋友一同前去,
没想到的是,
他们两个真够意思,
都很爽快的答应了。
我想他们应该也是在家憋屈几天了吧!
从小雄店出发,
走许扶路(莲城大道)一直向东,
由于有点侧顺风,
我们几乎一路保持30的车速,
半个小时后就到了五女店西的绿荫庄园,
要了三个豆腐菜,
六瓶啤酒,
那真是吃的过瘾,
喝的尽兴,
吃喝完毕,
乘兴南下。
快出五女店镇时,
突然看到路西有一新修的寺院,
大殿看起来非常的宏伟,
这座寺院座北朝南,
南临许扶运河,
庙门没有建,
大殿和东西厢房已建好,
院子里还有几个工人在做硬化,
要不是看到特制的香炉和铜制的大钟上的铭文:
“云集寺”三字,
还真不知道这个寺院的名字。
殿前修了座石栏杆的金水桥,
桥东侧有一碑亭,
碑亭旁边有座残缺的龟碑座,
碑体早就不知去向,
从而可以看出这座寺庙应该很有年头。
我发现这几年,
很多地方开始大兴寺院建造,
凡是以前有或者是文革被拆毁的,
现在开始重建、扩建了。
我想是不是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了,
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信仰了吧?
出寺院过五女店桥一路向南,
到丁子路口向东骑,
第一个柏油路口向南2公里,
董庄村西临就是毛王村,
这个村是因毛丞相而得名。
刚到村中,
畅想的驴子扎了胎,
恰逢不巧的是补胎工具单单就缺了气筒,
问过村中一老人:
说是董庄村路西有个修车铺,
就是不经常有人在。
到了之后,
果然大门禁闭,
但门上有用粉笔写的一个号码
当时我就试试运气,
看看这个号码是不是老板的?
谁知道还真是,
五分钟过后,
一个60岁左右的大爷手端着饭碗不慌不忙走了过来。
我们赶紧迎上去问好:
不好意思,
耽误您吃午饭了?
这位大爷也很客气,
放下碗,
二话不说就补起胎来,
动作很是娴熟,
问过之后,
方知这位大爷以前就是搞机械修理的,
退休后没什么事,
于是回了老家开间修理铺,
帮着老乡修修农具、车子什么的。
且经常都是义务不收费的,
不由得佩服这位大爷的无私奉献精神,
本来是向大爷随口问一下毛介墓的具体位置,
没想到还真问对人了,
他说:
现在的毛介坟只剩下一个凹坑,
当年的大冢都被拉土给拉平了,
这一下雨,
就凹了进去。
按照大爷所指的方向,
我们来到村东南的一片麦田,
远远望去就能看到有几十平方的麦子比其他地方低处出30多公分,
我拿出相机,
把这些给记录起来,
也许几年后这个凹坑也不存在了。
唉。。。。。。
经过1000多年风云变幻,
毛丞相都没被打扰,
没想到新中国的今天,
却给铲平了,
我猜他老人家心里一定不是个味。
由于这次骑行是临时决定,
走的匆忙,
也没有带地图,
只是印象中郗庄应该在毛王村的东南5公里,
问过三、四位老人,
他们根本都没有听过这个村庄,
是不是本地人把村名的发音给念转了?
然后根据他们发音相同的连着去了两个村庄都不是,
一个谢庄,
另一个是徐庄,
最后不得不放弃了,
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
刚好回家也顺路,
就带着他们两个再次去了张潘的愍帝陵和张公祠,
在这两处都发现了很多散落的汉砖和残片,
愍帝陵还是彩绘的规格比较大的空心砖,
他们两个很是疑惑,
这是汉砖吗?
看着这么新,
做工还这么考究这么漂亮。
我肯定的说,
这些确实是1000多年前的东西,
古代的工匠不论是技艺还是做事,
确实把做家伙什当成自己的艺术品来做,
不象现在粗枝大叶,
粗制滥造。
不觉得已到了下午四点,
我们决定走张潘公路返许,
回家后看看地图,
待来日再祭拜御史大夫——郗虑。
上图为我们在绿荫庄园用餐
上图为云集寺的大殿
上图为残缺的鬼碑座
上图为香炉
上图为铜制大钟
上图为六十年代的五女店桥
上图为我们在毛王村东杨树林
上图为在修补车胎
上三张图为愍帝陵散落的汉砖
上图为张公祠前的三姓柏,相传当年为三英在此树栓过马.(此树为松\柏\桧三种树长在了一起.
上图为张公祠的汉砖
上图为张公祠的三门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