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时空的演绎(23)高维的分形结构
标签:
高维时空波动频率分形宇宙 |
分类: 新科学哲学思想 |
人们发现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自相似特性,而提出了分形理论。
一、现有的分形概念
1967年,美籍数学家本华·曼德博Mandelbrot在美国权威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统计自相似和分数维度》的论文,阐述了海岸线在形貌上是自相似的,也就是局部形态和整体态的相似。在空中拍摄的100公里长的海岸线与放大了的10公里长海岸线的两张照片,看上去会十分相似。
后来,人们发现具有自相似性的形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如:连绵的山川、飘浮的云朵、岩石的断裂口、粒子的运动、树叶、树冠、大脑结构……人们把这些部分与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形体称为分形。他因此在1975年创立了分形几何学。由此,形成了研究这种分形几何的相似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称为分形理论。
分形几何学是一门以不规则几何形态为研究对象的几何学。相对于传统几何学的研究对象为整数维数,如,零维的点、一维的线、二维的面、三维的立体乃至四维的时空。分形几何学的研究对象为非负实数[1]
分形图形广泛存在于一维、二维、三维、四维的时空中。
http://s8/mw690/001paFrrzy778eVVdhtf7&690
http://s2/mw690/001paFrrzy778eVWWkN71&690
http://s2/mw690/001paFrrzy778eVXWI911&690
http://s16/mw690/001paFrrzy778eZ2rmf4f&690
http://s12/mw690/001paFrrzy778eZ5PtN6b&690
(图片都来自于网络)
二、高维时空中的相似性
另外,大范畴的维度时空中也包括无数的平行时空,都会有各自的生命、事物的时空系统存在其中。它们互不干涉,又可以形成相互联系着的状态。而他们之间的联系,也体现另外一种形式的分形联系和影响。
在人的生命所存在的时空范畴中,也发现了这样的大范围时空维度的相似形状态。比如人们发现的太阳系的弯曲时空中行星围绕太阳转动的形态,与沿着物理分维中的微观的原子核的弯曲时空中的电子与原子核的转动存在着相似的分形结构。只是由于电子的波动频率、速度超出了人们的仪器的观察范畴和局限,因而只能用叠加态的波函数来描述电子的存在。人化的局限反而将简单的事物复杂化了。
http://s14/mw690/001paFrrzy778fi6ZWZcd&690
http://s2/mw690/001paFrrzy778eOq5Gh61&690
人们常说: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宇宙是一个大生命。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时空观念,演化出了周易、八卦、五行等具有分形结构的时空结构、系统逻辑,广泛应用在中国文化的中医、天文、园林、社会等各个方面。中国文化中的八卦,在天人合一的时空演化中,宇宙、社会的大系统与人、事物的小系统之间存在着八卦的分形结构和关系,可以进行推演、各种具体的分形关系的应用。
http://s13/mw690/001paFrrzy778fedrAM6c&690
2012年11月16日,《自然》杂志在“科学报告”专栏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证明宇宙的成长过程和结构与大脑细胞的生成过程和结构几乎一模一样。
http://s2/mw690/001paFrrzy778eVTQbL41&690
三、修行人所涉及的不同维度的时空分形结构
http://s4/mw690/001paFrrzy778eS7sbN33&690
http://s1/mw690/001paFrrzy778eRZl8470&690
(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