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芥子园
佛家精典《景德传灯录》注一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佛经所言“芥子注二纳须弥注三”这应是妄说吧?大和尚反问道:你读万卷书是真的吗?李渤答:是真的。大和尚接着问道:你心如椰子,读过的万卷书又放在哪儿呢?李渤顿时语塞。
用这则小故事开场,是友人在北山租了一片山坡地,辟一小块苗圃命名为“芥子园”。前日参访,同行一后生问我何为“芥子园”?因现场嘈杂不便详说,所以作此文述之。
芥子园是清初大文人李渔注四在金陵自建的家宅。此园占地三亩,有池、有山、有阁、有廊、有轩、有舞榭歌台,园子虽小却包含了中国园林筑造该有的所有景物。李渔在《芥子园杂联序》中写道“此予金陵别业也,地止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取‘芥子纳须弥’之义”。今人有好事者著文将芥子园称为“园林之王”我对此是大不以为然的。芥子园博得世名得益于李渔襄助出版的《芥子园画谱》。我个人以为,此画谱比起李渔自撰的那本《闲情偶寄》对中国艺术界的影响更大,自《芥子园画谱》面世以来所有画中国画的画家都将其视为启蒙范本。
芥子园遗址在南京的三条营,离中华门不远。多年前到南京原想去凭吊,友人道:早已是寻常巷陌,没什么看头。我问:此去才三百年,假山池塘应该还在吧?回道:民国时还有人见到过假山,现在也没了踪迹。闻听此言我悻悻然。近闻南京市政府有意要重建芥子园。按现在的财力我不担心形不似,怕只怕形似而没了魂,这魂就是我们早已散尽的士子气韵。
注一:《景德传灯录》禅宗史书,北宋道原所著。
注二: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的种子,可入药。
注三:须弥山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名山。佛教认为它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
注四:李渔(1610-1680)字谪凡,号笠翁。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
http://www.chiculture.net/0415/picture/0415pic22889.jpg
李渔画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