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摄影昆曲魏春荣牡丹亭长生殿 |
分类: 摄影 |
图二:《长生殿》昆曲经典剧目,由清初剧作家洪昇所著,此剧讲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昆曲诞于元朝兴于明朝,在近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将中国戏剧艺术进行完善,是中国戏剧艺术集大成者。京剧及各地方剧种从剧目表演程式都吸收了昆曲的精华。昆曲被中国戏剧界尊为百戏之母。
图三:《刺虎》是北昆名剧。此剧说的是:明朝末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宫女费贞娥被俘获,不甘大明朝的覆灭,暗下“报家仇国恨”的心愿,混入宫中诈充公主。李自成亲赐费女与将领“一只虎”李固为妻,至婚夕,费贞娥将“一只虎”灌醉,用剑将其刺死后自刎。
图四:为了更精准的掌握昆曲的精髓,魏春荣每天都会在练功房磨练几个小时。这时,舞台华丽之后的尴尬现实俨然退后到阳光的阴影中。
图五:“台上一秒钟,台下十年功。”演员要以最亮丽的一面示人,就要承受常年乏味的训练及伤痛的折磨。
图六:历经元明清几百年的琢磨所精心创造出来的美丽,曾长久在人心底泛起微醺的快意与风流。
图七:2004年1月24日这天晚上是魏春荣的专场,全本《玉簪记》。魏春荣早早的就来到化妆间作准备。
图八:演员各种扮相可以彰显不同的个性。额头上形似柳叶的帖片是妖媚、轻浮类角色的象征符号。头发帖片是用一种叫做鹿茸草的海藻做成的胶粘上去的,中国戏剧演员用它做粘合剂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图九:魏春荣的父亲是北京饭店大厨,暇时唱戏自娱。从小魏春荣就跟着父亲到公园听戏,耳濡目染之间昆曲的美丽已扎根于心。
图十:魏春荣从十岁起就开始学习昆曲,当年一起从戏校毕业的同学有许多都已经转行。魏春荣看着这些十来岁的学员对我说:我现在正处在一个戏曲演员的颠峰期,等我老了就去带学生,象我的老师一样。
图十一:疾速发展的时代,是否还会给这手工刺绣的眩目戏服和精心描就的脸谱一个华丽回身的机会?
图十二:台上台下戏里戏外,璀璨华美之后该是一种惆怅与落寞。其实昆曲在清朝末年就已经落寞了,众多的昆曲演员转行去唱京剧。五十年代《十五贯》的成功曾使昆曲辉煌一时,接着又是长久的寂寞。本世纪初,全国昆曲演员才有五百多人。近年由于作家白先勇先生的倡导使昆曲似乎又有了繁荣的迹象,真的会繁荣吗?我是不以为然的,这美丽的身影已经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