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莫宣卿状元” 现有诺贝尔文学获奖者“莫言”
(2012-10-13 19:45:01)
标签:
莫言节电禄智莫莫宣卿杂谈 |
古有中国第一神童“莫宣卿状元”,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农历八月十七日,孝肃公宣卿祖生于广东封川(今封开县)风景秀丽的麒麟山下。
莫宣卿名宣卿,字仲节,号片玉,谥孝肃。父亲莫让仁,博学能文,母亲梁氏,莫宣卿七岁时已熟读不少诗文,学会吟诗。一天,他与群童戏于河滨沙中。他遭戏弄,便吟诗道:
“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英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
现有诺贝尔文学获奖者“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11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籍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获奖“实至名归”。
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1955年出生于山东高密的莫言,从1982年发表作品以来笔耕不辍,先后创作有长篇小说11部,中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逾80篇。
莫言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他在作品中融入了年轻时代的个人经历。“借助魔幻与现实以及历史与社会视角的混合,莫言创造了一个世界,所呈现的复杂程度令人联想起威廉·福克纳和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莫言在当代中国作家的代表性,他是一个强烈关注现实的叙述者,“莫言继承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特别突出地按照民族讲故事的写法进行创作。现实主义的写法也是世界文学的主流,莫言正是代表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方向。”
“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个世界级的文学奖,它的标准就是作品应关心人类命运,而莫言的作品,恰恰很好地体现出对文学本身及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刘康说,“他的作品写的是中国人和中国故事,所透出来的却是对人类的关怀。”
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汉语文学,以特殊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身特色,汉语作为独特的书写语言,更使其具备独特的审美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