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赴美留学女孩的幸运密码

(2009-08-15 05:37:16)
标签:

留学美国

龙在野

韦聿

中国传媒大学

纽约时报

分类: 人物·人像

赴美留学女孩的幸运密码

    今天凌晨1点多,手机铃陡然响起,话筒里传来那熟悉的声音:“龙伯伯,我已经平安到达旧金山机场,现在同学来接我,我们正往学校赶呢……”

    放下电话,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经过9年的努力,我最好的朋友韦聿的女儿,终于实现了她留学美国的心愿,而且这个过程一帆风顺,顺利得让许多人都不敢相信。

    她叫袁缘,2000年8月我女儿赴美留学时,她刚刚考入天津二中。3年后,她成了中国传媒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大二期末,她在五六十人的激烈竞争中转入“媒体创意”专业,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该校建校以来首次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转专业,袁缘也是英语系转系成功的惟一一人。2006年冬天,袁缘上大四期末,当许多大学生开始为找工作发愁时,她通过考试申请得到了进入《纽约时报》上海分社实习的机会,实习期满两个月后,她回校准备论文答辩。这时,她得知《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缺少一名文书,便前往应聘,同时,她还应聘了俄罗斯文传电讯社的工作,这两家外媒面试后不久都通知她上班,她权衡后,进入了《纽约时报》北京分社,从文书做起,两个月后升为新闻助理(按目前中国的规定,中国人不得在外媒从事记者工作,即不能单独采写新闻)。

    在《纽约时报》北京分社工作一年后,袁缘准备留学。一年后终于成功。在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这次美国大学招生中,她一共申请了6所美国名校,先后被斯坦福、哥伦比亚等5所名校录取,最终选择了连美国当地人都十分向往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该校给了她读两年新闻硕士4万美元的奖学金。前不久的签证过程也极其简单,签证官的审查前后总共不到两分钟便OK了。

    作为她留学情况的知情者和他爸爸的密友,我知道她们家没有任何官方和巨富背景,许多人也曾问我她的成功到底有什么幸运密码,我告诉他们:家庭影响和个人奋斗。

    袁缘的爷爷姥爷都是一般职工,她的爸爸妈妈是文革中被耽误的一代。1982年上电大时,和我同班的韦聿是铁路系统的的汽车司机。尽管他的入学考试成绩优秀,单位领导却以种种理由不许他上学。韦聿向报社反映,一家中央级报纸为此发过通讯,但单位领导仍旧百般刁难,逼得他最后停薪留职才把学上下来。之后,韦聿休病假进入天津一家报社作副刊编辑,先后在天津几家报纸一干就是10年。再后来他先后到宁波、武汉等地参与新报纸的创刊,最近几年又到北京一家法制周报工作。在这20多年中,袁缘受到爸爸不屈服命运的精神感染,也受到妈妈勤劳节俭维持家庭生计的影响,从小就非常要强。他们家生活不富裕,但最多的是书籍和报纸,最贵重的是韦聿用来写稿发稿的电脑。耳濡目染之下,袁缘爱上了写作,爱上了电脑。小学四年级即有文章发表在《小学生作文》上发表,在初高中阶段,还有多篇稿件在报刊发表。她的理想就是要当爸爸那样正直的记者编辑,为百姓说话,反映社会现实,这也就是她报考传媒大学的主要原因。

    在传媒大学学习和在《纽约时报》工作的这6年,用袁缘的话来说是“拼命的6年”,一年级学习新闻英语是拼命;转专业后突击专业课是拼命;大四后半年边搞论文答辩边实习是拼命;到《纽约时报》把中国式的宣传式转变为真正的客观报道式新闻,而且辅助写出让总社认可的稿件也是拼命;工作之余练习托福、GRE真题更是拼命。终于,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艳丽的花朵,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但是,袁缘是个内向的孩子,前几天我问她这几年奋斗的细节时,她只是甜甜地还有些羞赧地一笑,就如同在小学里得了一朵小红花一样。

赴美留学女孩的幸运密码

    9年前我女儿出国时,我和袁缘一家聚餐,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袁缘说:“丫头,好好努力,你姐姐的今天就是你是明天。”昔日预言其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而且十分巧合的是,我的女儿和袁缘都是在8月15日到达美国的。也许在几年之后,一位获得普立策新闻奖的名记者会把她的获奖证书捧到我的面前,再一次给我带来人生的惊喜,也给我带来写博的新素材。

 

    多谢浏览,敬请指教!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