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河在此入海流

(2009-05-18 05:58:57)
标签:

摄影

龙在野

黄河入海口

旅游

分类: 游记·风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从古至今,描写黄河的诗篇浩如烟海,但王之涣这两句诗却使我过目不忘。儿时读此诗我就生发出一个愿望:有一天一定要到黄河入海口去,去看看那里的壮观景象。

    今年五一前夕,在亲友开车陪同下,我终于来到了这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黄河在此入海流

    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东营市垦利县境内,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被辟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一个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2万公顷,分北部的黄河故道和南部现在的入海口两部分,我们这次去的是南部,那是在1976年黄河改道入海之处。

黄河在此入海流

    从石油旅游小镇仙河出发,向东南方向行进大约30多公里就到了保护区边界。由于亲友在保护区工作过,我们每人50元的门票被豁免。进入大门,西面一座巨大的鸟笼进入眼帘。据亲友介绍,这里河湖纵横,水草繁茂,是鸟类的乐园:283种鸟儿在这里栖息繁衍,其中东方白鹳占世界总数的12%,丹顶鹤占15%,黑嘴欧占19%......那座巨大的鸟笼是用来收容饲养病残鸟儿的,一旦复强复壮,就被放归自然。

黄河在此入海流

    由于时间和设备的关系,我只拍到了这几只小水禽。

黄河在此入海流

    车往前行,路东是黄河三角洲国家地质公园的标志。外行人也许看不出这里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却是地质学者爱好者流连忘返的地方,河成高地、河漫滩、风成沙丘、天然堤等多种地质地理景观在此处都有自然状态的一一展示。

黄河在此入海流

    汽车继续前行,前面矗立着一座观景台。据说这是为一位大人物视察专门修建的,但就我的眼光看,似乎这座台子不够高大。

黄河在此入海流

    登台眺望,黄河如带向东流去,远处井架抽油机隐隐可见,近处红柳簇簇,青草萋萋,蜂飞蝶舞。据资料显示,保护区共有植物393种,其中盐地碱蓬、罗布麻、野大豆等野生种子植物116种,仅野大豆分布面积就达6.5万亩,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同时,保护区地下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是真正的国家宝库。

黄河在此入海流

    无边的风景是人类和自然共同造就的,向西看去,远处褐色地带是5600多公顷的人工刺槐林,那是济南军区军马场干部战士用数十年心血汗水的结晶。

 

 黄河在此入海流

    在此参观之后,我们的汽车向东开去,沿途芦苇和荆条丛中,不时飞起鹤、鹳之类的鸟儿,有时能看到兔子过马路,野鸡沿着路边在悠闲地散步,但只要汽车一停,不等我准备好相机,这些生灵就会飞跑远去。正在我为此遗憾不已之时,汽车开到了黄河上靠海最近的一座浮桥,过了这座桥,就是黄河入海口的游船码头。

黄河在此入海流

    每人50元一张的游船票,可以沿河观光40多分钟。我们登上的是逍遥6号,一条被彩绸彩旗装饰的新型游艇。鸣笛启航,我爬上船舱顶部,迎着微凉的河风和时而飞来的水星儿,贪婪地享受着游艇飞速驶向大海的惬意。

黄河在此入海流

    游艇飞驰,一艘艘渔船被抛在后面。

黄河在此入海流

    正是黄河刀鱼籽满肉肥的季节,涌浪翻卷,吓不倒河中的弄潮儿。

黄河在此入海流

    游艇开了大约20分钟,甲板上的导游讲了20分钟,我坐在舱顶虽然没有全部听到,但我从资料中知道:黄河每年径流量300多亿立方米,正常年份每年携沙造陆可达25平方公里。由于海潮的顶托,黄河口与大海间形成了一道弧形泥沙堆积层,枯水季节,我们的船只能接近海口,而不能进入大海。

    说话间,游船靠岸停下,导游要带我们到共和国最新的陆地上走一走。

 

 黄河在此入海流

    这就是黄河母亲为我们民族新造的陆地,黄色的沙土地上,还留着河水波纹的印记,阳光照耀下,沙土中点点金星在闪烁。站在这松软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土地上,一位来自曲阜的农民高兴得又蹦又跳,又喊又笑。最后,他俯下身子,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姿势,动情地写着“黄河入海口的新土地”几个大字。

黄河在此入海流

    游艇返回,我坐在舱顶观景椅上,放眼望去,一时分辨不出哪里是河、哪里是海,哪里是新的陆地,我的心好像融入了天地之间。黄河入海口一游,我才彻底明白了为什么人们要把黄河比作母亲,为什么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被称为黄种人,为什么黄河千百年来一直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THE END! 多谢浏览,敬请指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家乡的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