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将建国际一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2012-10-09 22:27:04)
标签:
健康 |
分类: 信息交流与乱弹 |
广州医疗中心规划蓝图正式发布,未来5年内将重点建设东山口片区三平方公里核心区域,远期将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医疗中心。10月8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医疗中心建设工作方案》和《广州医疗中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下简称《工作方案》和《联席会议制度》),并在会后即时新闻发布会透露上述信息。
据悉,广州将综合运用产业、国土、城市规划等手段,引导整合以东山口片区为核心的全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通过提升功能、优化布局、强化配套,建设一个以医疗卫生服务业为核心,集医、教、研、产于一体,专科特色突出、功能配套齐全、集聚辐射作用明显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发展平台,并带动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学美容、康复治疗、医疗保险等健康产业进一步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焦点1
为何要建医疗中心?
据介绍,目前全市的健康医疗项目星罗棋布,番禺有广州国际生物岛、南沙有国际健康城、萝岗有国际医疗城等,发展各有侧重、各有优势,形成了错位竞争的局面。
然而,根据调研分析,受各方面条件的约束与限制,目前各大医疗机构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瓶颈。以医疗为核心的产业链没有完全形成,医院、院校及其实验室的临床科研成果难以转化成产业;医疗服务、后勤保障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导致医院发展面面俱到,难以做专做精;大型医疗设备重复购置,信息未能实现共享,医院集聚效应不明显等等。
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广州医疗中心这个平台,就是打造一个医疗产业的研发基地和集聚发展平台,把全市的医疗项目和医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集聚发展,打造广州和华南的医疗产业品牌,参与国际医疗产业的竞争。同时,还能为辐射全市,在更大范围提供均等化的医疗服务创造前提和条件,还有利于集中攻克重大医学难题,培养医疗卫生人才。
焦点2
广州有何明显优势?
事实上,打造广州医疗中心的基础和条件方面可谓实力雄厚,具有明显优势。
据介绍,广州的医疗资源拥有量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医院年诊疗人次数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省人民医院的业务收入位居全国第一,中大附属医院的科研教学临床综合实力全国领先,中大附属眼科医院专科实力全国第一,肿瘤、口腔分别排名全国第三、第六,总体医疗服务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广州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水平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提升,其服务半径早已突破了越秀和广州区域,已辐射到华南地区乃至东南亚,成为华南地区的医疗中心。
焦点3
为何会选址越秀区?
越秀区常务副区长卞勇认为,越秀区是建设广州医疗中心的最佳区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首先,具有医疗资源高度集聚的优势。区内拥有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群、广东省人民医院等20家三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占全市的30.33%,床位数占30.16%,总诊疗人次数占28.82%,总收入占41.71%,1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数占41.98%。
其次,具有雄厚的人才支撑和科研优势。区内有院士三名,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50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0名,博导、硕导上千名。国家、省级重点学科47个,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6个,科研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最后,具有较为齐全的综合配套优势。东山口片区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医疗服务、产业上下游链条,区内也有着便利的交通条件,完善的居住、饮食、购物等生活设施和宜居环境,既能为医学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也能为求医人群提供便利的求医环境,在国内乃至东南亚地区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和无可替代的地位。
近期目标
利用5年时间,以东山口片区3平方公里为核心区域,调整区域功能规划,优化医院整体布局,提升综合性医院整体水平,做强专科医院,发展高端医疗和高尖端医疗技术,打造智慧医疗联合体,并带动周边区域的高端医疗服务业、健康产业集聚发展。
中期目标
利用5到8年时间,借助主核心区域的辐射力,带动东濠涌以东、白云山以南、内环路以西、东华东路以北,用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次核心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共同发展,打造规模更大、水平更高、学科更齐的健康医疗中心。
远期目标
将中心良好的运作机制和技术服务向全市辐射,在广州市形成集医、教、研、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事业、健康产业发展基地,将广州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城市。
■他山之石
美国德州医学中心:
每年经济贡献近100亿美元
据悉,美国休斯敦的德州医学中心是全世界最大的医疗服务、科研、教学和培训中心,每年对德州大约有100亿美元的经济贡献,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的产值,是德州的三大支柱产业(航天、能源、医疗)之一。
与此同时,国内各大主要城市也纷纷抢占健康医疗产业的发展先机,上海市已建有徐汇枫林生命科学院、上海国际医学园,成都市建设成都国际医学城、河北省三河市有“燕达国际健康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