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0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10-03-24 17:21:57)
标签:
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广东省2010健康 |
分类: 信息交流与乱弹 |
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一)按照《广东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评估标准》,开展疾控机构绩效考核工作,推进疾控机构科学、规范化管理,提高疾控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继续加强慢病防治机构建设,逐步推进皮肤性病、结核病等慢病防治机构的整合,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加快麻风病院村整合和改造建设。启动精神卫生机构建设项目。
(三)加强基层疾控组织工作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逐步建立完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以县区为龙头、社区乡镇为平台、村级为补充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四)加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信息报告系统的管理,提高传染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五)加强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能力建设,继续举办省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等项目,加强疾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疾控人员工作能力。
(六)整合艾滋病防治资源,启动和实施广东省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建立和健全项目管理和运行机制。继续完善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加大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和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继续加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建设,提高入组率、保持率、覆盖率。加强经性传播艾滋病防控,推进安全套使用推广工作,开展男男同性性行为的干预措施。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做好第二轮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实施工作。加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管理,规范艾滋病检测工作,切实防止艾滋病二代传播。
(七)开展《广东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终期评估,切实做好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工作,研究制定全省结核病防治中长期规划。严格执行结核病防治各项政策措施和技术规范,确保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治疗与管理任务的完成。做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耐药结核病防治和结核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强化与教育等部门联防工作机制,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结核病防治水平。
(八)加强霍乱、登革热、手足口病、流感等急性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落实防控措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严防疫情的扩散和蔓延。推进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纳入新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报销工作,规范犬伤门诊建设,做好暴露后预防处置,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大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力度,降低狂犬病发病率。
三、免疫规划工作
(九)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加强常规免疫规划工作,强化边远、贫困和流动儿童的常规免疫接种管理。。做好甲流疫苗接种工作,降低甲流发病和死亡,减少社区传播。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及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项目工作,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继续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继续做好维持无脊灰工作。加快制定广东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补偿办法,推进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和疑似预防接种监测报告信息系统建设。
四、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控工作
(十)认真做好消除碘缺乏病县级综合考评工作,确保我省如期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继续做好肝吸虫病防治示范区工作,推动肝吸虫病防治进程。
(十一)加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开展原流行区交叉查螺,做好粤沪闽桂浙五省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巩固消灭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加强疟疾监测,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开展国家消除疟疾试点工作。
五、慢性疾病防治工作
(十二)加快麻风病院村整合和改造建设,加强重点地区麻风病防治和康复工作。继续建立和完善性病监测网络,开展性病高危人群干预和母婴梅毒控制项目,切实降低淋病、梅毒发病率。
(十三)围绕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结合医改公共卫生项目,积极开展基层慢性病综合防治,探索和推广慢性病防控有效模式。深入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社区(单位)创建活动,促进居民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和多运动,控制社会和个人危险因素。做好肿瘤登记、肿瘤早诊早治项目,开展居民营养状况和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提高死因监测质量,不断完善慢性病基础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儿童、老年人重点伤害预防和控制工作。积极推广口腔预防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口腔疾病防治和干预水平。
(十四)启动精神卫生机构建设项目。积极推广精神病医院社区防治康复模式,推进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与规范化治疗工作。加强部门协调,科学开展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继续推进精神卫生立法工作。
六、项目管理
(十五)做好2009年中央补助广东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和2010年省级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开展绩效评估,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