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慢性病防治评分
(2009-02-27 07:16:47)
标签:
卫生中医药特色社区服务示范区慢性病评分健康 |
分类: 中医药学与社区卫生服务 |
单位:
序号 |
开展内容及分值 |
频 |
评估方法 |
得分原因 |
评估结果 |
1 |
开展社区诊断,利用中医药理论进行社区 常见慢性病流行病学和主要危险因素的调查,有行为干预计划、效果评价(5分) |
每5年一次,每年更新内容 |
查社区诊断和调查资料 |
每5年开展一次2分;每年更新内容1分;体现中医药内容2分 |
|
2 |
提供中医药预防慢性病的咨询、指导和干预,提倡体格检查(中医体质辨识)(5分) |
常设 |
查资料、实地考察 |
设咨询点(诊台)及有记录2分;指导、干预1分;体格检查2分 |
|
3 |
向就诊者和居民(尤其是高危人群)有针 对性派发慢性病中医药预防的宣传品(单张、小册子、健康教育处方等)(5分) |
常设 |
查资料、实地考察 |
有开展2分;有登记1分;资料完整2分 |
|
4 |
设中医药预防常见慢性病的宣传栏(5分) |
每年2期以上 |
查资料、实地考察 |
有开展2分;每年2期2分;资料齐全1分 |
|
5 |
举办慢性病中医药预防和自我管理讲座(医务人员主讲或视频)(5分) |
每年2期以上 |
查讲座资料(课件)和签到表 |
有开展2分;每年2期以上2分;资料齐全1分 |
|
6 |
医务人员参加中医药预防慢性病的培训(5分) |
每人每年1期(次)以上 |
查继续教育登记本或培训证 |
所有医务人员每年参加5分;否则,按参加人员百分率酌情给分 |
|
7 |
根据社区((医疗机构)具体情况,开展适宜的慢性病中医药防治服务项目(如:中医体质辨识、辨证施治、中成药、运动调摄、膳食调养、针灸、推拿、火罐、贴敷、药枕、磁疗、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热熨、导引、单方验方、心理调节等,起码开展6种以上)(20分) |
常设 |
查慢性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服务方案,抽查中医科和/或中西医结合科病历和处方 |
有不少于2种慢性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服务方案等资料10分;实际开展6种以上中医药服务(含6种,查收费标准)5分;查病历或处方(含治疗单或治疗登记本)有记录5分 |
|
8 |
实行35岁及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建议45岁及以上首诊测血糖(5分) |
常设 |
查门诊日志,询问病人 |
按抽查中医科和中西医结合科50名35岁及以上首诊实际测压率给分 |
|
9 |
至少在5个功能社区(居委、企事业单位、 政府机关、学校等)设立中医药预防慢性 病等宣传栏和派发宣传资料,进行中医药 预防、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慢病调摄、 睡眠调适、中药饮食治疗、亚健康状态中 医药调理和测量血压、身高、腰围及体重 等技能的讲座(5分) |
各功能社区至少每年1次 |
查资料、询问与实地调查结合 |
每年在5个功能社区开展3分;有记录可查1分;资料齐全1分 |
|
10 |
居民健康档案中体现中医药内容(中医体 质辨识、中医保健档案等),慢性病患者设立中医药专档与随访记录,使慢性病防治个体化(建档率和利用率参照区或市卫生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评价指标)(30分) |
常设 |
抽查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专档及随访记录 |
抽查10份居民健康档案有中医药内容10分;抽查2种以上(含2种)慢性病患者各5份,有建慢性病中医药专档15分,有中医药随访记录5分 |
|
11 |
与辖区内区、省级中医院或其他上级医院建立慢性病双向转诊制度(5分) |
常设 |
查制度、协议和转诊记录 |
有制度1分;有协议2分;有记录2分 |
|
12 |
设中医药防治慢性病咨询电话,设立家庭 病床,用中医药理论指导慢性病人诊疗、 护理和生活(5分) |
常设 |
查制度、家庭病床登记本 |
有设立咨询电话和记录1分;设立家庭病床2分;查家庭病床记录,开展中医药服务2分 |
|
13 |
开展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等科研,将中医药 科研成果应用于慢性病预防 |
不作常规要求 |
查立项文件、开展工作记录表 |
2006~2008年内有开展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科研立项,区、市、省级以上每1项各加3、4、5分 |
|
注:1、本评估表所有内容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设计,其他医疗机构有所增减。
督导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