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卒中(下)
(2008-11-23 20:36:28)
标签:
社区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卒中健康 |
分类: 中医药学与社区卫生服务 |
(接上页)
三、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将脑卒中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病情较轻;中脏腑神志不清,则病情较重。
(一)中经络
1、肝阳暴亢型
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头目眩晕,面红目赤,心烦咽干,便秘溲黄。舌红或绛,舌苔黄,脉弦。
治则:平肝潜阳,通经活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2、风痰阻络型
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挛,头目眩晕,黄腻舌苔白腻或,脉弦滑。
治则:熄风化痰,通经活络。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痰热腑实型
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黏痰多,腹胀便秘,午后
红烦热。舌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热通腑,化痰通络。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合大承气汤加减。
4、气虚血瘀型
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强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治则:益气活血,通经活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5、阴虚风动型
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舌红或暗淡,少苔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治则: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二)中脏腑
1、风火闭窍型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禁项强,两手紧握拘急,甚则抽搐。舌红或绛,舌苔黄而燥,脉弦数。
治则:熄风降火,平凉开窍。
代表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加减。
2、痰火闭窍型
突然昏倒,昏聩不语,躁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气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治则:清热降火,涤痰开窍。
代表方:安宫牛黄丸合涤痰汤加减。
3、痰湿蒙窍型
突然神昏,嗜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面色晦垢,痰涎壅盛,四肢逆冷。舌暗淡,舌苔白腻,脉滑或缓。
治则:豁痰熄风,辛温开窍。
代表方:涤痰汤加减。
4、元气衰败型
神昏,面色苍白,瞳孔散大,手撒肢冷,两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淡紫或萎缩,舌苔白腻,脉散或微。
治则: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代表方:参附汤和生脉散加减
四、中医适宜性技术的应用
1、针灸疗法:头针取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等;体针可选百
2、推拿疗法:多取躯干、四肢、头面部,手法以滚法、揉法、捏法为主,每次推拿30分钟为宜。
五、中医康复
规范的康复可以明显减轻致残率和伤残程度,专业的伤残评估,个体化的康复计划、专业的康复治疗可以减轻伤残程度,提高病人生活处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一)心理康复
脑卒中的致残率很高,临床表现多为偏瘫,失语和精神障碍,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医者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二)体质康复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选择坐、卧位功能锻炼,散步、打太极拳、练功十八法等。
(三)、语言康复
失语病人可以通过规范训练重建语言,改善病人交流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四)、运动康复
规范运动康复可能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六、中医养生保健
(一)药补:可选服一些有助降压、降脂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中药或中成药,如山楂、枸杞子、冬虫夏草等。
(二)食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萝卜、海带及含丰富蛋白质的鸡、鸭、鱼类等。
(三)生活起居:注意劳逸结合,起居要有规律,要保持有效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要顺应气候的变化,注意冷暖而随时更衣。
七、家庭护理
做好家庭护理是脑卒中病人康复的重要环节,因为家人的谅解和关心,能够有效地使患者摆脱消沉的心情,由于脑卒中的康复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患者容易心情烦躁,家人除定时为病人煎熬中药外,更应加倍温顺地宽慰患者,帮助病人完成诸如起床上厕所、洗澡等日常生活,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对脑卒中病人的康复具有无法替代的促进作用。
八、中医健康教育要点
(一)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二)戒烟、戒酒。
(三)低盐、低糖摄入。要有足够的营养,如补充优质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等。控制高胆固醇及动物脂肪的摄入,不暴饮暴食。
(四)在精神情绪上要乐观愉快,恬静虚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生活有规律,起居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