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不能仅仅是一项“省路费工程”
(2012-09-02 08:22:55)
标签:
教育北京宋体近水楼台先得月升学杂谈 |
新华网: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对于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异地高考”政策提出了明确规定,给各地订出最晚时间线:各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年底前出台,同时要求北京、上海等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防止“高考移民”。
网络小丑星短语:
这项举措固然很好,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地不可能一下子就让异地考生,特别是农民工子弟享受到本市或本地区考生的同等待遇,好多只是为农民工的孩子省了一点路费,这并不是大家需要的结果。然而,就这点“省路费工程”就已经能让大家感恩戴德了,至少它还为异地的考生打开了一道方便之门。
中国的高考被认为是中国最公平的一项举措,但就是这一最公平的举措一开始就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不公平。
首先,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子们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别的省份只能上本科甚至大专的,在北京就能上北大清华。
其次,加分制更体现了高考的不公平,有一门特长,在体育比赛上得了名次或者别的比赛中获了奖,就可以加分,父母是教师也可以加分。丑哥就弄不明白,体育特长与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别的考生千辛万苦地挤独木桥,而我们的一些运动员却大字不识几个就可以上清华北大。
再次,如果说前些年高中教育还稍许有点公平的话,这些年来从高一开始就给学生们划了等级,什么数奥班、英奥班、天才班、拔尖班等占据了全市(全区)最好的生源和优秀老师。因为能给学校带来名誉,这些班的尖子生们成了高中重点培养的对象。而普通班的学生则要么配些平庸的老师,要么放任自流。教育教育就是一个是教一个是育,你把精力全放在教好苗子上,而忽视了育的作用,其结果必然是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这些疾痼已经形成已久,很难一下子就能改变,但愿这次各地制定出来的“异地高考”能为改变这些不公平的现象开个好头。(吕梁远)
吕梁远,草根时评人,民间书法家,欢迎交流:QQ:28208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