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最终战胜老城区的三大优势(图)

标签:
新区副中心茶园宋体创意产业财经 |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容,一些城市的重心开始转移。起初被认为是“郊区”的城市“城市副中心”逐渐的变成了城市的文化、科技、产业中心。其主要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城市副中心”其本上是从零开始,很少涉及旧建筑的改造。建筑者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按照现代化城市的模式去进行建设。
重庆的茶园新区就是这样一个副中心。茶园新区以行政中心为轴心,以政务、文化、商贸、金融、大型企业总部为重点的现代服务基地,建设规模约为10平方公里。重点吸引大型企业总部或者分支机构、金融业总部或者分支机构、大型连锁商业机构等入驻。并为这些企业和机构提供税收、资源等方面的优惠。
如果说行政金融的中心的话,那么,现代化企业实体就是这个区域的胆。为此茶园建起了港口物流加工区。以现有通讯电子企业为基础,吸引了一大批消费电子、机械装备、船舶加工为重点的现代物流加工基地。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中心点,辐射到大型装备企业及其配套企业、物流企业、船舶制造企业等其它行业。打造成了一个立体型的“新特区”。
其次,“城市副中心”大都遵循着现代化的总体规划。从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结合,不仅便于城市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市民的娱乐与休闲。全新的配套服务让投资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茶园新区在布局方面也完全体现了打造“居住型生态工业园区”的新概念。以通江大道为轴线沿两侧至峡江路区域,建设以居住、商贸、文化及创意产业为重点的生态居住区,建设规模约为35平方公里。居住区内不但引进文化与创意产业集团,而且建成了以健身、娱乐、酒店为重点的康体娱乐休闲区。让入住园区的人能够集工作、休闲、娱乐于一体。这不正是当代人追求的标准幸福吗?
第三,“城市副中心”相对于老区来说,突出在一个新字上。新的建筑,新的企业,新的设施,就连入住的人群大都是一些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年轻人。他们不但能给新区带来活力,而且能给整个城市带来活力。
事实上建园之初,规划者们就已经考虑到就地取材。既然要打造一个现代化通讯中心,就必须有相关的专业人才和研究队伍。比如重庆邮电大学,是一所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和优势,在邮电通信行业、信息产业领域,在重庆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的高等学府,每年为通讯电子行业输送大量人才。当然重庆还拥有一批电子类高职院校,每年可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与其让人才外流,还不如让人才内留。于是茶园新区近年来在这些院校广纳人才,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又有活力的人才圈。事实也证明,重庆的这一做法既留住了人才,又为新区的建设壮大了力量,一举两得,很是实用。茶园的这一模式应该在全国推广。(网络小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