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生退学改名考取香港中文大学,仅是个人爱好?
(2010-10-02 08:13:37)
标签:
教育肖梦妍邵东县gb2312香港中文大学清华 |
她毕业于邵东县一中,有着他人艳羡的经历。2008年,她以邵东县理科第一名的高考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就读化学工程系,她成为当地的明星。今年6月26日,湖南高考文理科分数公布,榜单上名叫肖诗语的女生以理科680分获得邵阳市理科第一。很快,有人认出她就是两年前的肖梦妍。
网络小丑星短评:
表面上看,肖梦妍之所以变成肖诗语弃清华而进香港中文大学是因为14.5万港元的奖学金,但丑哥认为,她不喜欢在清华所学的专业,不喜欢清华的教学模式的原因最大。丑哥的脑海里一直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清华北大招收的全国各地的顶尖考生,为什么就培养不出一顶一的人才呢?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人家清华北大,首先是我国的教育体系就这样。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大家都把成绩放到了首位,而在我国成绩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的答卷是否接近于考题的标准答案。而相当一部分考题并不能反应学生的素质。举个例子,比如有考题问刘翔是在哪届奥运会的冠军?这样的考题除了考验学生的兴趣爱好外,别的没有一点意思。而我们的考题恰恰大多是这样的题目,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下,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吗?
近年来,我们经常喊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还是那些万恶的应试教育,就拿近两年来在全国推广的高中课改来说,国家的目的本来是减轻学生的负担,可改来改去学生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有点加重。以前有的学生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可以放松一下,等到高三的时候加把劲就可以走上好学校,如今学生一踏进校门就得蹶着屁股努力,要不然三年以后考大学就会受到影响,难怪有教师说以前是一年高考现在变成三年高考了。
我们的大学教育也是,学生一旦进入大学校园里就给安排一个系固定一个专业,学生很少有自主选择的余地,所以好多学生不得不一方面学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另一方面还要进修自己喜欢的第二学位,我们经常夸这样双学位甚至三学位的学子是多么多么的优秀,其实他们是被优秀,不得已而为之,假如我们的大学教育更多的让学生有选择的自由空间,想信所谓的双学位的“优秀人才”会大大减少的。
因此,肖梦妍变肖诗语弃清华而进香港中文大学虽然是个人行为,也很值得我们的教育界去反思,为什么我们认为最优秀的清华大学在世界上仅仅排在第56位?(吕梁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