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开幕以来四大热点

标签:
上海世博会低碳展馆财经 |
上海世博会自开幕以来,看点不断,热点不断,纵观这届世博,主要有以下大热点:
“低碳环保”指明人类未来方向
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绿色、低碳、可持续”等环保元素正在渗透在世博会的各个方面。推行绿色、低碳、可持续是上海世博会的追求方向。为实现这一目标,世博园区严格控制碳的“零排放”,在众多场馆中您处处能发现生物、再生材料的影子,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处处可见。同时“绿色、低碳、可持续”等环保元素几乎贯穿于所有的展馆之中,因为这已经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
世博首设母婴服务中心大受关注
世博会与伊利联合在世博园内建设了20个母婴服务中心,这在世博会的历史上是首次,为来世博园的妈妈和宝宝提供了贴心的服务,每天要接待2000名以上母婴游客,受到广泛好评。据悉,每个“母婴服务中心”都配备有休息区、哺乳区、换洗区、冲奶区、游乐区和单独的洗手间,同时配合适用的环保材料及各项设施。根据国内外妈妈们清洗尿片的不同方式,盥洗台还特意设计了不同的方向,以符合各国游客的个性化习惯。由于是第一次在世博登场亮相,母婴服务中心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眼球,受到各界热烈好评。
作为世博唯一指定乳制品供应商,伊利对世博的贡献还不仅与此,至今为止,伊利牛奶在世博园区已创下日均销售10万包的纪录,成为园区餐饮销售量之最。由于天气较热,伊利冰激凌、酸奶等产品几度脱销,原本一天两次的补货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世博局因此还启动应急配送预案,全面开放“应急配送通道”,并加开“绿色补货通道”,以保障园区内餐饮服务的正常供应
创新发明,无处不见
上海世博会上,每个奇形怪状的展馆都是一个很好的创意。笔者认为最有创意的还是西班牙馆。展馆是一座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建筑,外墙由藤条装饰,整个框架是通过钢结构支架来支撑的,呈现波浪起伏的流线型,美不胜收,让人看后流连忘返。阳光透过藤条缝隙,洒落在展馆内部,展馆内部有如婆娑树影撒了下来。展馆内设“起源”、 “城市”、“孩子”三大版块也体现了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另外,西班牙地下管道处理系统等也按照实物进行还原的。让人领略了其在这领域的领先水平。
英国馆完全颠覆了建筑物外观。日本馆则在高科技上大做文章,可爱的娃娃脸机器人“若丸”承担了本届世博会日本馆的迎宾任务。和观众打招呼、握手、预报天气等无所不能,更令人赞叹的是,它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韩国馆科技展区,如果你戴上3D眼镜,“汉字与韩文”、“龙形风筝和盾形风筝”、“大红灯笼与青纱灯笼”的三维视频便会跃入眼帘,让您大饱眼福。
中外文化,相互交融
上海世博会上,很多国家都带来了自己的文化,这也是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和难得的好机会。中国国家馆 “东方之冠”,凝聚中国文化元素,展示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东方之冠”的造型象一个巨大的鼎,象征着中华文明的鼎盛与博大。
走进法国馆展厅,在那里我们可以欣赏到来自法国奥赛博物馆的7件国宝级油画、雕塑,它们分别是法国画家米勒的作品《晚钟》、马奈的《阳台》、凡·高的《阿尔的舞厅》、塞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的《化装间》、高更的《餐点(又名香蕉)》以及罗丹的雕塑作品《青铜时代》。法国馆除了展示其独特的艺术外,还把一个巨大的法式厨房搬到了世博园。另外法国的公交系统也1比1的还原地还原到上海的世博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