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头盔蒸馒头:震后的那些伟大厨师
(2009-05-13 18:38:02)
标签:
馒头头盔厨师师傅蒲开友四川杂谈 |
分类: 社会 |
是的。北川中学幸存下来的同学们现在怎样了?“可乐男孩”现在怎样了?那个在妈妈的保护下活下来的小生命现在怎样了?那个被妻子回家的男人现在怎样了?你甚至会想“范跑跑”现在怎样了?但是被大众记住的永远都是少数人。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却又不普通的人在今天已没有人记起或想起,他们在地震中的言行却一样叫人感动。或许,到了今天,他们也并不愿意被人记起或想起,但我还是很想知道在地震中我遇见的那位戴着安全帽连续奋战5个昼夜的蒸馒头师傅是谁。
在地震刚刚发生的时候,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断粮断水,对于灾区的人民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虽然幸免于难,但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也等于是一步一步向死亡靠近。在这个时候,灾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吃大锅饭的年代。许多四川当地的企业即使自己的厂房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还是第一时间倾其所有,组织自己的厨房师傅(也有些师傅是自发行动)准备锅碗瓢盆,为幸存者蒸馒头、做饭。要知道,当时这些师傅很多都是冒着生命危险跑回屋内做饭的,而余震还在身边不时发生,旁人都为他们捏了一把汗,而这些师傅有时却在危房里一呆就是几昼夜,为了别人填饱肚子,他们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四川的许多企业,只要厂房还有完整房子的,都多多少少安置了灾民。别的地方我不太清楚,当时我作为志愿者去的是长虹的厂区。这里全是北川中学的学生,连食堂都临时改成了宿舍区。我去的时候,学生们已经安顿差不多了,吃上了饭,也洗了澡,以后每天的吃住也都在那里。而我也是通过长虹的厨房师傅们的工作情况认识到当时整个灾区那些伟大厨师的事迹。在所有的师傅中,我只知道有一个的名字叫蒲开友,他每天的工作是做米饭和蒸馒头,而且为了保障后勤,他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煮米饭和蒸馒头:蒸熟一屉子约120斤大米需要耗时50分钟;蒸馒头快些,20多分钟就能蒸好,以前3个小时他能蒸出4000多个馒头。工作的时候没细想,后来他算了算,才知道在那些日子里,他一天要做4000多个馒头,煮1000多斤大米的干饭,这是平日三倍以上的工作量。
和蒲开友一起奋战的,还有其他几个厨师,但是,我都没来得及问他们的名字,现在想起也没有什么特征可寻了。唯一记得的是,当时有一位厨师是戴着摩托车头盔的,他说在那样的房子里工作,有些害怕,但再害怕还是要给大家做饭啊。于是,他就那样戴着头盔,连续做了5个昼夜的饭和馒头。据统计,抗震救灾期间,这些新鲜的馒头、盒饭被不分昼夜送往市区各大灾区群众安置点,光是长虹一家,就累计超过12万份,更别说其他企业的,还有陆续在外界送进来的救命粮。
但对于这些不留名的可爱的人,可能我们都吃过他们做的馒头,但在今天这样的日子,却还不知道他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