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为什么觉得自己像是案板上的一块肉
(2009-04-06 08:24:49)
标签:
案板一块病人医改病友新医改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医生大夫杂谈 |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新医改方案将在近日公布。始于2006年的中国新医改,终于大盘落定。作为新医改最艰难的一环,公立医院改革将先试点积累经验然后推行。目前试点的内容已经明晰,转制部分公立医院为民营医院,支持民营资本办医、政府购买医疗服务等举措,将和管办分离等争议不大的内容,共同出现在方案中。而首先列入改制、整合的可能会是国有企业办的、部队办的公立医院。
由于近日生病,这段时间一直不是住院就是往医院里跑,也接触了一些病友,在聊天的过程中,谈起医院,谈起医生,谈起治疗,谈起医院的收费等等,有几位病友不约而同的发出了这样的感慨:“病人进了医院,就象肉放在了案板上,任人家切就是了!”
病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我想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医生的治疗方案不太满意。我在前文中也提到过,如今不管什么病,只要你住院,大大小小的检查项目一大堆,其中一些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也有一些是医生和医院进行逃脱责任的,因为现在如果发生了医患纠纷,举证是的医院而不是病人,所以,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采取的是“宁滥勿缺”的原则,来为推脱责任做准备。当然了,也不排除纯粹是为了创收的行为。
二是费用太高。现在一个普通的感冒,如果要打点滴,一般情况下都得四五百元左右,稍微重一点动不动就过千了。若是因病住院,费用高得更是让人觉得有点承受不了,普通的病住一个礼拜的院就得花上三四千,甚至更高。这么高的费用就是让一些享受医保的人也觉得贵,更不用说那些没医保的了。
三是对医院的服务不满。个别医生水平不高,架子倒是不小,动不动把自己当成了专家教授,病人去求诊,先不好好和病人勾通,几句话就让你查这查那,好象病人专门是找机器来看病的。还有一些护士工作了好几年扎针时还找不到病人的血管在哪里。有些医生护士对病人的服务态度也不是很好。
以上所列的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一些公立医院,如今部分公立医院私有化,上文提到的第一和第三方面也许会尽快得到改善,但要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可能还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路要走,首先是怎样切切实实地将医药费用降下来;其次是怎样将治疗费用降下来,前几天曝光的北京的自助透析室(已取缔),透析一次才一百二,而我们的医院却要五百到六百,你的服务再怎么值钱,也不能高出成本的四五倍来。再比如X片、CT等费用有那么高吗?给人的感觉这些设备不仅是查病的机器,也是吞钱的机器。
另外,公立医院私有化,制度一定要走在前面,监管一定要跟上去。在前期国企私有化的改革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导致部分国有财产流失,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医院的改革制度、监管如果走在前面,不仅可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也能尽快让患者得到新医改带来的好处。(网络小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