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创造了价值最高的“奥运纪录”,应拿大金牌

标签:
身边的奥运奥运杂交水稻亩产袁隆平湖南奥运会奥运树奖牌金银铜杂谈 |
新华网: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亩产900公斤的目标有望下月实现!昨日,一批国内著名水稻专家齐聚邵阳隆回县羊古坳乡牛形嘴村一块102亩的试验田,专家田间现场测产,结果显示,该百亩稻田部分丘块亩产可望突破900公斤。尽管袁隆平院士领衔选育的超级杂交中稻在云南等地创下过小面积亩产1200多公斤的历史纪录,但在水稻主产区湖南,大面积示范种植部分丘块亩产冲刺900公斤,尚属首次。这意味我国超级杂交水稻攻陷大面积亩产900公斤的第三级难关已现曙光。
袁隆平 ,1930年9月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1987年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提前一年实现了超级稻第二期目标。超级杂交水稻攻陷大面积亩产900公斤是袁隆平院士的第三期目标。
众所周知,我国的土地面积逐年减少而人口减年增多,提高粮食的产量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必须解决的课题,而袁老凭着丰富的经验和惊人的毅力,屡创新高,给国家解决了困难,也为世人树立了榜样,怎能不受人敬重?
因此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接纳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以及其他一些奖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湖南岳阳举行的奥运火炬传递中,袁隆平院士拿起了第一棒,这第一棒不是金牌,胜似金牌,这表达了湖南人民对袁老爱戴,也表达了全国人对袁老的尊重。
http://images.blog.tom.com/newimg/469/598/2008/0822/1219372726.jpg
如今正当中国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披金斩银,为国争光的时候,传出超级杂交稻亩产突破900公斤大关的消息,怎能不让人有喜上加喜感觉。如果我是奥委会的决策者,我肯定会特制一枚大大的金牌挂到袁老的脖子上,奖励这位科学家在另类奥运赛场上追求的“更快更高更强”的科学家,表彰他为人类的生存作出的巨大的贡献!(网络小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