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大收生转吸国际赛冠军
我们的博友、女儿也在香港科技大学求学的家长姗姗妈妈热心告之我们,香港《文汇报》2010年2月10日刊登了一篇采访琬婷的报道《穗才女自荐入科大攻生化》,同时,我们也在当天的香港《文汇报》上看到了另一篇《科大收生转吸国际赛冠军》招生情况介绍的文章,便将它转载下来,供有意报读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和家长参考。
李修远、陈启峰、钟琬婷都是2008年入读香港科技大学的,他们都是广东的学生,都未参加过高考,都是奖学金获得者。他们因优异的竞赛成绩和国际公开考试成绩SAT、TOEFL,再根据面试表现,被香港科技大学录取的。
下面是香港《文汇报》2010年2月10日的报道。
科大收生转吸国际赛冠军
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2/10/ED1002100008.htm |
http://www.wenweipo.com/loadImage.php?image_width=222&image_height=&image_filename=http://image.wenweipo.com/2010/02/10/ed0210a1.jpg
左起:李修远、陈启峰和钟琬婷,均是科大循非联招途径申请入学的內地生。 本报记者吴玫摄 本报记者
吴玫
入港校即将掀起新一轮赴内地招收本科新生的行动。由于收生标准主要以高考成绩为衡量标准,故往年各校都在争录高考状元上大作文章。但从今年起,香港科技大学却计划将招生重点,逐渐转移至循非联招途径申请入学的内地生,例如凭SAT、TOEFL等国际公开试成绩报考的学生,若他们曾在国际奥赛夺得奖牌,更有机会获得奖学金资助。据了解,该校近两年已经录取8名曾获国际奥赛金牌的内地生,不少人更是放弃免试保送清华、北大等内地名校的资格,选择来港深造。
入读科大的8名国际奥赛冠军中,包括物理科3人、生物科2人、数学科1人、化学科1人和信息科技1人。该校本科生教务长办公室内地招生负责人朱力径表示,内地生现时可循两条途径报考科大,一是凭借高考成绩,另外则通过非联招途径、以国际公开考试成绩报读。若是曾经在国际比赛获得冠军的学生,更可获得豁免学费及部分生活津贴。
朱力径:学科赛冠军表现更稳
朱力径表示,能考获高考状元的都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但这个结果仍有一定的随机性,而学科比赛的冠军则透过层层选拔产生,表现更加稳定。但他强调指,即使是曾经在国际赛夺标的尖子生,也必须有出色的英文成绩和素质全面,并经过大学面试才能获得录取。
来自中山的陈启峰,08年凭国际奥林匹克信息科技的金牌和TOEFL成绩获科大免试录取,目前是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双主修课程一年级学生。尽管要修读双主修课程及部分研究生课程,但他仍然精力无限,几乎每月都有比赛要参加。面对大家的惊讶,他却十分认真地说,「念计算机的学生一般都喜欢通过比赛学习,你看IT公司招聘员工,很多都以竞赛形式进行选拔。」他解释称,比赛时学到的知识常常能运用到课堂,相得益彰。此外,他还参加了大学社团,在校园内进行魔术表演等。
陈启峰初三获免试入清华
陈启峰喜欢参赛的性格,其实有迹可循。他初三(相当于香港中三水平)时,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信息学比赛。按照规定,比赛成绩排名前20名的学生即可获免试保送至清华大学。当时名列第12的陈启峰,还未升上高中便已获得毕业后入读内地最顶尖名校的资格。不过,他在高中阶段亦未有放松,高二时还参加了国际奥林匹克信息学比赛,并于07年在克罗地亚夺得一面国际奥赛金牌。
升入高三后,当同学们都在紧张备战高考时,稳获名校录取的陈启峰「不甘寂寞」,又报考了TOEFL考试,「我一直都以为自己会进清华,直到高三时在科大念书的学长跟我推荐香港,我才有了这个念头。」他后来特地跑来香港参观科大校园,并与朱力径面谈过几次,最后顺利通过校方组织的面试,获得入读科大的资格。
陈启峰:科大予更多发展机会
陈启峰表示,当时选择来港,是认为科大能够给予他更多学术发展与交流的机会,「香港是国际化城市,虽然本身的科技公司不多,但会有很多到世界各地交流、比赛的机会。」总结两年在港的求学生活,他指现状确如当初所想,「科大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只要参加就有机会。」对于未来的规划,陈启峰坚持「去多一点地方,多一点经历」的原则,并计划今年暑假到微软内地分公司实习,为日后回内地创业积累经验,接着下学期将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做交换生,感受世界顶尖学府的学术气氛。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