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琬婷小学学习生活 (4)
一位教育家曾说:“你想制造庸才吗?那很简单,就是让他对什么也不感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孩子学习所有知识的起始点,是知识的源泉。
琬婷读一年级时,学了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回家后便缠着妈妈要养蝌蚪,说要亲眼看看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妈妈就请同事帮忙为琬婷捉了一大瓶蝌蚪回来,这下可把琬婷高兴极了,除送了一些到班上的生物角供同学们观察外,其余的二十几只全部养了起来。每天放学一进家门,不是抢着给蝌蚪喂面包屑、碎饭粒或是蝌蚪最喜欢吃的熟蛋黄,就是仔细观察小蝌蚪的生长变化情况。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强了学习快感,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最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
这之后,琬婷开始喜欢上了饲养小动物,家里的阳台也成了琬婷的生物角。琬婷饲养过“嘎嘎”叫的小鸭子、“叽叽”叫的小鸡、安静的小兔子、寄居蟹、色彩斑斓的孔雀鱼、金鱼,还有那不安份的巴西龟。有了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做伴,琬婷的生活不但多了些快乐,而且因为这些小动物,琬婷喜欢上了生物课和自然课,还毛遂自荐做了这两门课的科代表,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还成了琬婷笔下的写作对象。在所有的小动物中,琬婷最喜欢那只被她唤作“饼干”的巴西龟,在参加CCTV第三届
“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时,琬婷演讲的就是她写巴西龟的文章。
在家里,我们对琬婷学习上的指点随时随地进行,不拘泥于任何形式,想到什么就教什么。茶余饭后,我们一家人总爱海阔天空地聊天,天文地理、奇闻趣事无所不谈。为了让琬婷更好地积累语文知识,我们时常在一起玩成语接龙、猜谜语、你问我答等;或者与琬婷互说同义词、反义词,看谁说得多,说得好。琬婷非常喜欢这样的形式,一有空就拿着成语书和同义词、反义词的书猛看,然后再找我们对擂。这样的玩法,让琬婷的词汇像滚雪球似地增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为琬婷后面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平时带琬婷去公园游玩或是到风景区度假,除了让琬婷尽情地玩耍,饱览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外,妈妈还有一些奇思妙想,就是让琬婷一边走,一边看,一边让琬婷对眼前的景物和活动情况作些口头描述。通过琬婷的描述,妈妈不但可以从中了解琬婷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描述能力,而且还能对琬婷口头描述不恰当的地方,或是本应进行描述却未描述的地方给予纠正和引导。这样对比着边看边说,孩子从中得到的体会也许更深,感受也许更多。回到家,琬婷把口头作文写到本子上,就是一篇漂亮的文章啦。
人一旦养成一种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也就是所谓的“习惯成自然”。琬婷就是这样,无论走到哪里,她都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喜欢比较一番,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2008年3月,我们一家去香港科技大学参加学校的开放日活动,返回的路上,琬婷对我们说:“你们发现香港的地铁站和广州的地铁站有什么区别吗?”我们回答说:“香港的地铁在换乘时非常方便,不用乘客东奔西跑。”琬婷笑着说:“这是一方面,我说的是你们发觉了吗,香港的地铁站在站标的设计上非常有趣,不像广州地铁站的站标都是千篇一律的。你们看见了吗,‘钻石山’站的站标上就镶有装饰钻石;‘彩虹’站的站标周围就涂成了七色彩虹,多有趣啊!”听了琬婷的话,我们都面面相觑,答不上话来。因为我们只顾匆匆赶路,却没留意到这些。后来经过这两处地方,果然是这样,我们从心眼里赞叹琬婷对事物的观察力,她的确是个喜爱观察的孩子。
琬婷喜爱观察还体现在她的写作上。学校的一草一木可能对一些孩子来说已经太熟悉了,熟悉到熟视无睹,但琬婷却通过自己的观察,把它们有声有色地写进了自己的文章里。
琬婷三年级时发表的第一篇习作《校园浮雕》就是写校园景物的,并因此获得了第一笔稿费25元钱,这是琬婷掘到的“第一桶金”。琬婷没想到第一次投稿就被刊登了,这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写作欲望,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从校园郁郁葱葱的《大叶榕》到介绍学校颇具特色的《美丽的专用课室,知识的摇篮》;从描写可亲可敬的老师《小数点“阿SIR”》到秋游时让同学们深深陶醉的《亲亲农庄》;从排练场上洒下同学们无数汗水的《我们为九运会排练忙》到令琬婷激动和难以忘怀的《难忘九运开幕式之夜》,琬婷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赞美学校和报道学校活动的文章。

学期结束后,琬婷的作文本被妈妈编上页码,再将打好的目录贴在封皮上保存了起来。
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学用结合应该说是琬婷学习的一大法宝。琬婷非常喜欢把学过的好词佳句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使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琬婷四年级发表的《大叶榕》写的是校园里的一棵古榕,琬婷把它写得有声有色。在写作手法上,则是模仿语文书第七册里的一篇课文《高大的皂荚树》来写的;《我爱美丽的颐和园》则是模仿第十一册语文书《桂林山水》来写的。语文书上的课文都是些非常优美的好文章,孩子学了以后,模仿它的写作方法,再结合自己的观察,写一写身边的事物,对孩子来说也是进一步学习、吸收、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知识学了还需把它变为自己的东西用起来,边学边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琬婷在语文学习上如此,在英语学习上也是如此。
由于琬婷平时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又加之特别能编讲故事,因此到写作文时,她不像有些孩子要么不会写要么写不出,她是特别能写,一幅看图写话,就可以让她产生丰富的想象力,然后洋洋洒洒地给你写上几页作文纸。那时,我们是嫌她作文写得太长,发挥的似乎过度了,表现在文章的详略不当上。那时,妈妈就着重给她讲写文章要详略得当。一篇文章,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哪些该详写,哪些该略写;不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太随意了,而是要根据写作需要以及人、事、景、物本身的特点,来确定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也就是该写的不能少,该详的不能略。然后妈妈又让琬婷把自己的文章按照要求缩写一遍,之后琬婷又细细地对比、体会和揣摩,经过这样的练习,琬婷的作文一次比一次写得好。
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而写好作文,又是孩子平时阅读、观察、认知、语言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琬婷从小学到高中都坚持做阅读摘抄,也喜欢背诵一些精彩的篇章、段落,如果腹内空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坚持不懈的写写日记,都是帮助孩子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琬婷这一时期的语文作文写作练习,为她后来的英语写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试想,如果连一篇中文文章都写不好,又怎么能写出优秀的英语文章呢?在琬婷学了一段时间的英语后,当她可以用英语来写日记和文章时,便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一篇篇漂亮的英语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