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记忆中的花
——读《朝花夕拾》有感
开在朝阳中的小花,应该是何等的鲜艳美丽呢?
开在记忆中的小花,又该是怎样的令人留恋?
在日落的时候再去撷取那朝阳中的小花,只希望它还会在那儿等待……
而在人生的暮年再去寻找记忆中的花香,纵使落英遍地,那朵你要找寻的花也会在记忆的岸边默默绽放……
——题记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
《朝花夕拾》就是这样一本从记忆中抄出来的集子,让人感受着鲁迅先生童年时的记忆的味道。它打开了鲁迅先生记忆的窗口,让我们一同在他的回忆中领悟。在这本集子里,我读出了鲁迅先生年少时经历的快乐与忧虑,伤感和彷徨……
鲁迅的童年,是美好的。他的百草园充满了碧绿的生机和童趣,在那个无忧无虑的环境里,以蚊虫草木为友,一切都是欢快的;在私塾里,古板与苦闷也压抑不了孩子的天真,他仍然在折梅花、寻蝉蜕、描画像中寻找一点闲情;对于《山海经》的渴求,对于五猖会的盼望,这些都是孩子那小小的心灵中最真切的向往;甚至是“活无常”“死有分”,孩子都喜爱、欣赏,因为他们总能带来一种活的信念,也因为孩子可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人情味……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可爱,这么有趣。每一个地点都充满神奇,每一个人物都真诚对待。孩子的爱恨,最为鲜明,最为独特,是心底迸发出来的最真实的、不加掩饰的感情。就是这一份童真是那么令人留恋;在步入成人的世界后,这一份孩童的稚嫩、对世界的好奇也就随着岁月在肩头的累积而渐渐淡去了。所以,那最为天真的童年就是人生途中最可爱的花朵,鲜嫩,美丽。
然而,这么一朵可爱的小花,也有遭遇风雨,被阴霾笼罩的时刻。是的,孩子的世界却又是脆弱的,童心的稚嫩导致孩子成为最易受到伤害或受到世俗暗示的人。当那可以带给鲁迅先生心灵的满足的隐鼠被杀害后,他的心中也空虚,并“被充填以报仇的恶念”;在鲁迅先生正沉浸在即将参加五猖会的欢喜中时,父亲却一声令下“背书”,如同给孩子的热情浇了一瓢冷水,这就是父亲随便将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的沉重现实;《二十四孝图》作为孝道经典,却让孩子绝望、害怕,担心自己也会落得那些孝子的命运,这是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最无情的摧残……这些,都是黑暗的封建社会对孩子、对人带来的影响,是封建教育的失败和狭隘,都是鲁迅先生希望人们可以意识到的。这些,都是难免会遇到的一片阴云,会遮住和煦的阳光。但是,花朵也是要长大的;经历了一场场风雨,也就成熟了,似乎幼稚的心灵也多了一丝对人生的理解和担忧。因为,人,毕竟是要长大,是要去见识世界的本质的;就像花,也不能一直享受春天的温暖,而要去接受季节的考验,结出思考的果实。
这朵朝阳中的小花,芬芳可爱,但花瓣上却沾着露珠,那是记忆中的眼泪。不是吗?百草园卖掉了,阿长去世了,隐鼠遇害,《二十四孝图》暗藏害人的祸心,在学校上课后却没有得到些什么,留学时遇到了一位恩师却匆匆离别,父亲撒手人寰,老友范爱农贫穷潦倒,落水丧命……每一个回忆都苦乐参半,每一段美好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留下一份遗憾,一声叹息。但就是这转瞬而逝的美好,又是那么牵动人心,那么安慰失落的心灵。人生就是这样,没有最后的完美。但露珠,也同样令人心碎。在人生途中,又有多少次可以遇见这般纯洁的露珠,这样真实的眼泪?
童年,是一朵开在风尘长路开始的花,有微笑,有苦痛,有泪光。但是,当这朵美丽的花经历了考验之后,人也就长大了。于是,童年,便是那么的令人难忘。
读《朝花夕拾》,回味已去的人和事,情感,随着作者的文字一起起落。炽热,深沉,真挚。追忆往事,暮拾朝花。
广东实验中学 初二(1)班 钟琬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