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钟琬婷6年级中文作文《生活中的数学》

(2009-05-10 21:57:39)
标签:

钟琬婷

雅思3个9分

托福作文满分

SAT写作满分

六年级作文

分类: 钟琬婷中文文章

生活中的数学

 

 同学们,你们肯定知道商人们批发商品吧,而且,商人们为了赚钱,会不停地把商品卖出买进,这样就能获得更多利润了。

 一次,我和爸爸在文具店买东西,爸爸拿起一个7元的笔盒对我说:“如果一个商人买了50个这种笔盒,以每个8元卖给文具批发商,又以每只9元收购回来,再以每只10元卖出去,那么他是亏了还是赚了?”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么简单的题还想考我!他肯定是赚了,而且是赚了一大笔钱呢!”

 “那他到底赚了多少利润?”爸爸追问道。

 我毫不犹豫地说:“他一个笔盒以7元买进,8元卖出,9元买进,10元卖出,一共可得利润(8+10)-(7+9)= 2(元)。就是说一个笔盒就可以赚得2元,50个笔盒按这种方式买进卖出,共得利润100元。他是个很精明的商人。”

 “不错!”爸爸微笑着说。“也可以这样算:买进时用了(7+9×50=800(元)。卖出时得了(8+10)×50=900(元)。则这个商人赚了900—800=100(元)。不过,”爸爸话锋一转,“你知道为什么要问你一个这么简单的问题吗?”

 “不知道。”我摇摇头,惊奇地说。

 “一般来说,计算一道题有很多种方法。只要思考方式和推理过程是对的,结果就是一样的。计算和预测利润或损失就是用卖出商品得到的钱减去买入花的钱,结果是正数,就是赚了;结果是负数,就是亏了。就像刚才那个笔盒,如果商人用7元买走笔盒,用6元卖给另一个人,他就亏了1元。而商人用8元卖给另一个人后,他就赚了1元。”

 “这就是说,生活中数学的影子无处不在,在商场里、交易所里都要广泛运用到数学。”我恍然大悟。“这就是您提起这个问题的原因吧?”

 “对,爸爸再来问你两个问题,怎么样?”“好啊!”我爽快地回答道。

 “假设一个俱乐部为吸引更多的顾客,准备举办一个盛大的舞会。这个俱乐部的财务部门预算了一下费用:请乐队和主持人要用3600元,购买食品、饮料等用1000元,装饰布置要用360元,广告费用要240元。估计食品饮料能卖1400元。如果门票是每人20元(不计食品饮料费用),那么至少要有多少人参加才能赢利?“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想了想说:“办这个舞会共花去了3600+1000+360+240=5200(元),而减去卖食品饮料是5200-1400=3800(元)。如果不赔不赚,要有3800÷20=190(人)参加。要赢利,至少要191人参加。”

 “对了,真聪明!这就是比较实际的商业问题。这种方法在股市上也有广泛应用。假如你买了200015元的股票,当每支这种股票涨了5元时,你卖了1000股。几个星期后,这种股票比你卖出时的价格跌了6元,因此你又把剩下的1000股卖了。如果不考虑你买卖股票时所付的印花税和手续费,那么你赚了多少?”

 “嗯,买时花了15×2000=30000(元),涨了5元时,卖出得了(15+5)×1000=20000(元)。跌价时卖出得(15+5-6)×1000=14000(元)。这样,当手中没有股票时,卖出得了20000+14000=34000(元),而这比原来买进花的30000元多出4000元,这就是说赚了4000元,对不对?”

 “不错,这就是从笔盒引伸到了股票。”爸爸乐呵呵地说。“如果考虑买卖股票时所付的税费,还要涉及到百分数的计算。”

 “大自然是以数学的语言说话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发现数学的踪影,数学演绎了生活,生活又运用了数学。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每一件小事中都渗透着数学。

 

 

     广州市农林下路小学   六年(3)班    钟琬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