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为了更好地学习奇门,在网上找共同研究的人看人家的卦例和分析思路.也到书店里找一些相关的书去.还别说真的很多,也有很多很有用的知识,的确从中学到了一些知识,但是仍要消化吸收一段时间.但是也有所感悟.也许是因为最初入学认识不同,也许是派别不同.结之.象张志春老师那样让人有亲切感的不多,象杜新会老师那样将分析思路让你看得很清的人真是不多.因此在我看到的书中也好,在我接触的网友中也罢.大都华而不实,有的也许真有东西,但是却让人看了不信服.也许是因为思路不同吧!
所以在的找了半天之后,我很生气,着急,什么哟,乱七八糟的.这句话可能最合我的心情了,也如天一样,下雪了.一时间在心里乱如飞雪.满天飘舞.
真得快将我看疯了.急的!
回家后,我将以前给人布的奇门局一个个看了看,我都在怀疑是不是都是瞎蒙的.一时间不要说算了,很烦.也正是烦的时间电话总是响个不停,真想给人家说,对不起,我最近不想给人算.心烦着那,可是又说不出口,只好再去给人家测一下,提供一个参考意见.
记得几年前,我在书摊上偶遇了刘大师的一本书,一句话让我悟了半天,才明白。为了这句话我买了那本书。又是一个偶遇在雨后,在书店找奇门方面书的时候,遇见了张志春老师的《神奇之门》,我看了看,想买,但是当时粗略的看了看,就从中找一了个局不看张老师的分析,而自己先分析一下,结果一看除了没有张老师的分析详细外,其他都是一样的。当时就把书放回了原位。思路一样,要不要都一样。但是当我看到张老师的最后写的那几句话的时候我感动了,他的意思是说:我测错的也有很多,为什么不写是因为对读者没有什么帮助。就是这几句话。你想哟人家都出书了,都这样谦虚,这样的人少哟!实在,实在,就买回去吧!回去以后我把张志春老师的书细细地看了好几遍。
大吃一惊,我用了十年的功夫才会起局,可是我看人家写的书马上就明白,就是一个不会奇门的人只要看一遍这本书,马上就可以布局了,而且也可以简单地进行推算。好书,好书,好书哟!用语朴实简洁。思路清晰引人深入。而且也从中又得到一个信息。
因为很多卦例是杜新会老师的局,所以就想再得到一本杜新会老师写的奇门局,很快我的心愿就实现了。书品同人品哟,杜老师与张老师一样很谦虚,细路分析很明朗。绝对是一本好书。一有时间就看。很高兴!
在后来的实践中用了两位老师的思路和我的思路相合的办法,测算准确率很高!曾一度突破了父母关和兄弟关与子女关,当时的心情很高兴。那是一见一个人就是一局的感觉,在朋友与同事身上实践。那时的高兴哟不用提了。当时想哟,咱老祖宗留下的周易真神哟!可是还是达不到张志春与杜新会老师那样细致的水平。想一定还有什么咱没学到。一定要再找些书来学习。
又过了一段时间,找奇门遁方面的书。偶遇了某大师的书,当时因为想提高,没想那么多,看吧,可是越看越乱。在后来给同事们测算中屡屡的出错。因为看到一本书,不论你怎么想,一定会受到影响,当时也没想那么多,还看。大约有半年的时间,功夫真的了出来了。那是测一个错一个。而且每一局一布出来脑子里就乱了套。又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看这方面的书了。一看见日记中记得局头也难受。真是把我弄乱了。从此有半年不看书了。因为那套理念深入脑海了。也不玩了,只看六十四卦。看《老子》。那时候已到了一看见那本书的封皮就头晕的地步。真想烧了它。告诉天下学奇门的朋友千万不要看这本书。但是我没有烧,烧了就没法给朋友们介绍了。过了很长时间才从中这本书中“遁”了出来。现在没事了,但是还是不敢把他打开看。只敢看看封面了事。在整理书的时候就把它放到最底下。
为什么又记起它来,因为今天又一次有同感。市面上出书大师太多了。还有网上的博友们也很多都是大师级别的。不同的思路到了一起,脑系统再一次出现冲突。
下雪了,慢慢地下吧。大地需要。下吧,我也需要在雪中走一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