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孩子 把握10个最佳时机

(2009-11-18 08:45:43)
标签:

教育

育儿

习惯养成

亲子关系

驯兽师

分类: 校园内外
 
(1)生日时
  
           对孩子来说,生日是难忘又愉快的日子。父母为孩子准备了礼物和美味饭菜的同时,不要忘了生日赠言,赠言应使孩子明白一些道理。

  (2)就餐时

  就餐时,就从小教育孩子珍惜粮食,菜肴,使孩子明白饭菜来之不易的道理,让孩子在餐桌上学会礼貌和谦让。

  (3)交际时

  应利用家庭交际的机会,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热情,大方的交际素质。

  (4)旅游时

  给孩子讲解名胜古迹来历或故事时,有意识教育孩子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不要攀折花枝,乱涂乱写,乱扔脏物和投掷动物。

  (5)家务劳动时

  培养孩子良好的爱劳动习惯,可从三四岁时做简单的如铺床,扫地开始,然后随年龄增长而“加码”。

  (6)有成绩或过错时

  孩子有了成绩,在鼓励时要让其看到不足,从而激励其更大进步;有过错,应帮其找原因,分析危害,“约法三章”,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

  (7)新学期开始或进入下一个新的学习环境时

  此时,孩子会有一种新的学习意识或动力,家长因事利导,就会旗开得胜,事半功倍。

  (8)享受成功或喜悦时

  孩子取得成功时,家长在祝贺的基础上,要对孩子进一步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高要求,孩子会以此为目的自觉地去努力,奋斗。

  (9)对某一事情怀有浓厚的兴趣时

  只要这种兴趣是正当的,家长都要尽自己的力量在财力,物力,时间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一些发明家都是这样产生的。

  (10)有较大的集体活动时

  应积极支持孩子参加,以培养其遵守纪律,加强集体观念。

 

杰出父母只做三件事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http://news.e21.cn/e21sqlimg/xf_data/img20061117104419_1868280705.jpg把握10个最佳时机" TITLE="教育孩子 把握10个最佳时机" />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http://news.e21.cn/e21sqlimg/xf_data/img20061117104451_28635206.jpg把握10个最佳时机" TITLE="教育孩子 把握10个最佳时机" />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http://news.e21.cn/e21sqlimg/xf_data/img20061117104553_418716862.jpg把握10个最佳时机" TITLE="教育孩子 把握10个最佳时机" />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