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十四个汉字被整形意义不大

(2009-08-21 01:55:49)
标签:

汉字

笔形

部件

宋体字

弯钩

杂谈

分类: 草芥之歌
44个汉字写法的调整 

  ①“琴、瑟、琵、琶”的上左和“徵”的中下部件“王”最后一笔横变提

  ②“魅”的右部件和“籴、汆、褰、衾”的下部件的末笔捺变点

  ③“巽(撰、馔、噀同)”的上左部件“巳”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变竖提

  ④“亲(榇同)、杀(刹、脎、铩、弑同)、条(涤、绦、鲦同)、茶(搽同)、新(薪同)、杂、寨”下部件“木”的竖钩变竖

  ⑤“恿”的上部件和“瞥(弊、憋同)”的上左部件中横折钩变横折

  ⑥“蓐、溽、缛、褥、耨、薅”中的部件“辱”以及“唇、蜃”由半包围结构改为上下结构

  ⑦“毂”的左下部件“车”上添加一短横 

  ■ “整形”四原则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对近在网上热议的“调整44个汉字写法”做出了最新解读。称此次调整汉字写法的主要原则是为取得与宋体字笔形变异的一致,其他主用字体(仿宋体、黑体、楷体)与非主用字体,以后再逐步进行调整。

    据介绍,此次字形调整共有尊重汉字结构、考虑宋体风格、遵循统一规则、严格控制特例4个总原则。在总原则的指导下,此次调整中制定了横变提、竖变撇、捺变点、竖弯钩变竖提和竖钩、横折钩去钩5类笔形规则。经过对字形的调整和美化,进一步取得与宋体字笔形的一致,使字形更趋于规律、系统 

  ■ 修改不成熟,“整形”需慎行 

  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一些“整形”后显得有些怪模怪样的字,让人不由心生疑问:好好地写了几十年,为啥要折腾成一个新样子? 

  已广为人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常用字要不要改,怎么改?恐怕不能光考虑专家们所说的汉字“字理”问题,更重要的要看应用是否方便。 

  汉字是一种负载信息的书面符号。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无须修改;反之,那些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者书写不方便的汉字就需要修改。 

    综观此次“整形”的44个汉字,绝大部分都具有通行度高、易于识别的特点。如维持现状,不改,也不会引起什么不良效应;可见这种改头换面,意义不大,是否属于多此一举的折腾呢?请大家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