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财经

标签:
东北乱炖《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经济与财富肖宾文化 |
分类: 人间冷暖 |
http://images.jrj.com.cn/2009/07/20090702130543699.jpg
苏布谷
《千年财经——中国人的财富往事》,肖宾著,中国长安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定价:39.80元
好的文字如好的美味,可以满足人的口腹之欲。年幼时读刘墉小品,一如吃清粥小菜,精致爽口;后来读孔庆东,则如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很是爽快;余华的书像是芥末生鱼片,不易消化外还能冲得让人流眼泪;刘震云的则像是火锅,让人吃了一肚子猪下水还觉得挺过瘾。
与文艺青年或文艺中老年不同,传媒出身的肖宾的文字则像东北菜,味道浓香但是亲切,一如盘腿上炕,边吃边听二人转。肖宾又出新书,拿到手之后,眼前立刻出现的是东北菜的经典极致:东北乱炖。
随着年龄的增长,口味自然变重,对东北乱炖的偏爱就更多了一些。除了味道好、分量足之外,东北乱炖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料够全够猛,肉够大够香,搭配够多够舍得,营养全面,汤是汤水是水,吃完菜还可以要俩馒头蘸汤吃。书也如此。
此次肖宾的《千年财经——中国人的财富往事》把中国古典人物从老庄孔孟开始,一直到管仲吕不韦、王莽刘秀,用历史的水,政治、商业或军事的料,以皇帝或门客,师长或学生,敌人或朋友等形式的配菜,放一大锅里,用多年财经工作的火候,咕咚咕咚地炖将起来。
于是,在这盆菜里的老庄孔孟不再泛泛的是思想的载体,或者某种文化符号,变成实在的人,与生活密切相关,真切参与金钱与理财的人;历史深处的秦皇汉武,也不再是历史上某个时间段微缩后模式化的政治特质,更多地与经济与财富挂钩,变成财富、名人或败家排行榜上的榜眼探花,以及“败家娘们”。而历史上的大事件大变革,也由教科书的体例变成了身边热闹而真切相关的连台好戏。
我这样的伪历史爱好者,之前的困惑是,若不通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的,会被人鄙视为不专业,如果号称自己在读《资治通鉴》的,又会被鄙视为装十三。现在,肖宾不仅提供了读历史的捷径,还提供了捷径的角度,书山有路,抄近路还有好风景看,有美食吃,甚至有墨子这样的老帅哥可以搭讪,人生如此,也算快哉。
写历史很难轻松,写财经很难有趣,《千年财经》却能规避此类问题,书中的文字就如糖人,俏皮柔软,可塑性强;作者笔触幽默风趣,读者大可像吃自助,各取所需,对于一些有阅读偏好的作者,文中的标题甚至可以改成:“孔子哟,从一贫如洗到百万富翁,背后多少辛酸泪”,或者:“墨子哟,从木匠到一代宗师,神奇蜕变为哪般?”然后再看,亦有别样风情。
这本书着实让人省了很多力气就弄明白一些有趣生僻却实际的问题,这些看似旁门左道实则正史的论题,对我这等只知道管仲是某一个目前在国内还在地下繁荣的产业的创始人,却不知他也是户口制度的始作俑者的半瓶水来讲,不仅满足了猎奇或猎艳的欲望,还顺带能提升专业知识。
至于先秦富豪榜,秦代三大钢铁富豪家族,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三千亿隐性财政赤字打垮秦帝国,汉帝国的巨大军费开支,汉财政陷入拖欠军饷窘境,汉初投机商曾把米价炒高80多倍,中华民族第一次人口普查,王莽激情引发经济大出轨等问题,又催生了我头脑发热,一心想回去重新翻阅二十四史。
《千年财经》书名刚看时有点扭得慌,老让我莫名想起“千年一叹”这样装十三能装到十八的标题,但是打开之后就明白,所谓财经不是财经新闻,而是财富之经,秦皇汉武都成商业案例,“经”字可谓名副其实。
与平常看到的“穿越”中,现代人动辄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地穿到古代去,掺和古人的生活方式不同,肖宾以其独有的文字风格,让古代的“牛人”们充满了现代感,俨然让古人“穿越”到现在,穿T恤喝啤酒逛酒吧,谈泡妞融资与基金。而肖宾本人,也不甘寂寞,生怕菜盆端上桌之后上X号厨师的贴签不能代表自己,也忍不住一边做菜一边插嘴,或讲解或感叹,或插科或打诨,就像几年前人气火旺一度超过贝克汉姆的靓仔厨师杰米·奥利弗(Jamie Oliver)边做菜边耍宝一样。
肖宾和靓仔厨师确有异曲同工之处,除了两个人都风趣幽默,快言快语之外,两个人都是好厨师——一个做真正的菜,用盘子端出,一个做历史、财经与文化的大菜,用书作为盘子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