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四忌(图)

标签:
书画掮客才人艺术品富贵寿考财经 |
分类: 草芥之歌 |
艺术品收藏,切忌轻信拍卖会的成交记录。书画拍卖会是书画市场的晴雨表,成交记录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场的活跃程度。但我国书画拍卖的发展时间还不久,很多方面不够规范。就拍卖成交记录而言,存在一定水分。假拍的情况屡见不鲜,连一些被媒体炒得热火朝天以致暴出“天价”的书画,内中都有“不足与外人道”的奥秘。拍卖公司自有其目的,而对普通收藏者来说,就要多一分心眼,不轻信,更不能完全以此判断收藏趋向和思路。
艺术品收藏还忌只进不出。前几年新闻报道过杭州一位老人收藏瓷器的遭遇。他是普通退休人员,迷上了瓷器收藏,以此作为保值增值的手段。多年来他只顾吃进,前后投入了几十万元。想出手时请行家一看,才发现全是假的。这个故事的最大教训当然是收藏者应该懂行,不能盲目购买。但我想这也说明了初学收藏者切忌只进不出,而应有进有出,活水循环。如果这位老人有进有出,早就可以发现自己缺乏眼光,早早剎车,避免更大的损失。也有助于提高鉴藏水平。有进有出还有助于调整藏品结构,优化藏质量量,减轻经济压力。
艺术品收藏忌讳盲目跟风。清人赵翼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今社会发展快,形势瞬息万变。对书画界而言,已是“画坛年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书画收藏界的“大鳄”们出其不意地推出“黑马”,制造一个个新闻热点。于是原先并不显山露水的书画家,突然崭露头角,成为书画界身价不菲的显赫人物。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人眼花缭乱。“跟风”的结果只能是永远慢一拍,成为别人的“垫背”。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不跟风,不随波逐流,坚持按自己的喜好选择书画。
艺术品收藏切忌轻信掮客、托儿的“忽悠”。股市里,股民们对所谓的“股评”可谓爱恨交加:忍不住要听,且听得头头是道,觉得果真有理;一旦买了他们推荐的股票,却往往被“套牢”。书画市场也有类似的掮客和托儿。他们先进入书画市场,曾有“交学费买教训”的惨痛经历。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便以行家的身份出现,一方面满足虚荣心,另一方面也寻找机会把“交学费”时买的假货、次货推销给刚入市场的新手。
(摘自香港《大公报》 作者: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