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十二疑冢"之迷一

(2009-01-22 20:00:09)
标签:

铜雀台

改革家

北朝墓群

曹操

磁县

文化

分类: 燕赵古城
    亲手修建了铜雀台的曹操对铜雀台及铜雀台所在的邺城有着特殊的感情,其后半生的许多政治、军事、文学活动都是在这里进行的。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可能是预感到自己寿数将尽,他特地颁布了一道《终令》,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西门豹即战国时期魏国的大改革家,其投巫治邺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是曹操毕生十分景仰的人物,让自己的墓地与西门豹祠比邻而居是其心愿。西门豹祠在今河南河北界桥东一公里处,其"西原"上即今邯郸市辖磁县讲武乡西的丘陵地带。这里东居铜雀台仅十几里。然而,由于曹操生前大力提倡薄葬,多次提出"以高为基,不封不树"、"无藏金玉珍宝"。其子曹丕也忠实执行了这一遗嘱,因而自曹操入葬起,曹操墓在哪里就是一个迷?宋以后,由于中国社会的正统观念渐盛,曹操的脸谱越来越白,成为狡诈多疑的奸雄典型。关于其在此地设疑冢之说也兴起。连对曹操十分尊崇的一代改革家王安石也相信了这种说法,他在游铜雀台遗址时作了一首《疑冢》诗,写到"青山如浪入漳州(此处应指临漳),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到明代《三国演义》更对此大加渲染,并首次以文学性的语言提出"曹在邺西建七十二疑冢之说"。应当说这种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在这一带自三国之后出现了许多的高大墓冢,并时有盗墓者盗出王侯用品。因此,直到1956年,河北省政府还在正式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对此冠以"磁县七十二疑冢"之名。千百年来有许多人力图揭开这一疑冢之迷,宋代文人俞应符甚至想出了一个"高明"的笨拙办法,他在《曹操疑冢》一诗中写到"生前欺人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焉有余智到垄丘。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葬君尸。"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建设的需要,经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对这些疑冢进行了系统的文物普查和征集,对需抢救发掘的进行了科学的考古发掘,终于揭开了这一疑冢之迷:这些疑冢并非曹墓,而是南北朝时代东魏、北齐的王公贵族墓葬群。而且其数量也不是72座而是134座。为此,1989年国务院正式确定将这一墓群更名为"磁县北朝墓群"并升格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到这里问题似乎解决了,但一想又不是:历史给邯郸留下的命题是两个:一是曹墓在哪?二是"七十二"疑冢埋的是谁?千百年来人们都是顺着俞应符的逻辑思考,将二题合一,以为解了"七十二"疑冢所埋为谁的问题,曹墓在哪的问题就应刃而解。但现在

http://sina.hd.cn/hdwh/zdwh/200406/W020040623678422912015.jpg



疑冢之迷已解,而曹墓仍然是个迷。近年来邯郸的考古、史学界对此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著名的北朝史研究学者刘心长同志1998年发表了专著《曹操墓研究》一文,国内多家刊物刊登,《新华文摘》全文转发,受到了国内外普遍关注。其用有力的证据,将寻找曹墓的范围缩小到十几平方公里之内,有理由相信,邯郸揭开这一千古之迷也为期不远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