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文章

(2007-06-13 14:17:56)
标签:

文化

购物

理财

休闲

分类: 爱不释手
 

抢救民间口头文学“叫卖歌”的设想

 

    旧日民间赶集、赶会,商贩为了招徕顾客,推销商品,常将销售和民间文艺巧妙结合,边唱边卖,卖针卖菜卖油卖布卖老鼠药卖大力丸的,都有各具特色的“叫卖歌”,生动流畅,雅俗共赏,很能打动和感染听众,在叫卖中传播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反映了一定的时代信息。

    例如卖针,卖者左手持一木板,右手抓一把钢针,就像掷飞镖似的将针一掷,一把钢针根根都钉在木板儿上,以念白开头“说的是山高风吹月亮,地高水流四方,才高魁名高中,货高四海名扬。走东村串西庄,三句话不离本行,卖鹅鸭不说鸡犬,卖牛马不说猪羊。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我是洛阳府的银枪王”,接着唱起了《卖针歌》:“打开一裹明锵锵,赛过赵云一杆枪”;“一把钢针扑楞楞,二把扬州观花灯,三把三关擒吕布,四把齐王乱点兵”,然后无限演绎:“老太太呀您眼发昏,要用就用大号针。二号针呀细又长,一头认线一头绗。三号针,芝麻尖,冬天缝棉夏缝单。四号针,真格强,做了单裤做棉裳。绣花针,小娃娃,绣金绣银绣百花。”如有人围拢过来,便唱“大哥买了我的针,嫂子待你格外亲。包饺子,烙油馍,叫你欢喜得没法说。大嫂买了我的针,大哥夸你是贤惠人,举案齐眉如宾客,恩恩爱爱多称心。大娘买了我的针,姑娘媳妇更敬您。一天三遍问安好,儿孙绕膝笑吟吟。大妹子买了我的针,绣啥啥都长精神,相公待你格外好,一辈子都是有福的人。”如男子欲买,便唱“一根针呀独木桥,走在上头摇三摇。两根针呀两颗心,嫂子跟你不一心。三根针呀三结义,针线活儿不兴用单的。四根针呀四季财,财源滚滚跟着来。五根针呀五魁首,买得少了要丢丑。六根针,六六顺,六根银针咋分匀。七根针,七夕度,七月里针数不识路。八根针,八锭银,咋就买这八根不到十根。九根针,九重阳,针买得少了要挨嚷。十根针,一小包,小包没有大包好。”一旦有人买了针,便唱着表示感谢:“一包一包往上递,递上桃园三结义。兄弟买了我的针,因为咱俩有缘份。到了晌午你别走,兄弟咱俩喝点儿酒。一拳酒令一杯情,要多高兴有多高兴。要是硬走留不住,记着咱俩是朋友……”如有人欲买迟疑未决时,卖针人便发狠向左手木板投插钢针,边说“再添一根,要不要?”“再添一根,不要本了!”直到添得买者动心而已。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业经济正被工业经济、商业经济代替;集市、庙会正被超市代替,手工缝纫正被机器缝纫代替,卖针者的市场日渐萎缩,从业卖针的已经后继无人,古老的卖针歌也即将失传。同样,卖菜卖油卖布卖老鼠药卖大力丸的歌儿也即将失传。这些叫卖歌作品不久将频临灭绝。因此,我建议,在目前全国开展的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工作中,可不能忘记这些“叫卖歌”呀,这对丰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我国璀璨的文学宝库,将是一项“泽被后世”的丰功伟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考察归来
后一篇:教师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