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儿子是2000年1月1日出生的,新世纪的第一天,是多么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啊.....自从儿子来到这个世上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像卷心菜一样,永远也伸不平了!无论我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会马上联想到他,儿子成了我永远的牵挂。虽然心会很累,但每当你把肉嘟嘟的小小子儿抱在怀里,那种满怀的感动,是什么都无法代替的。就这么个“小人儿”,真的是一天一个变化,常常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欣喜,看着他,你会默默的在心里傻笑,想像着他长大后的样子。
日子一晃,儿子升二年级了,我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报纸从“娱乐版面”变成“质量万里行”;看电视节目从“电视剧”变成“天天美食”;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却变成了“记菜谱”;李殊的称呼,也变成了“奕钧妈”。儿子的老师、同学、家长都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看我每天风雨无阻的接送儿子,怕孩子孤单周末还经常的开着车拉着四五个孩子到我家里玩,然后再给人家送回家,那些家长们都觉得我是个很好客、很开朗的“家庭主妇”,我好像有着大把大把的时间无处打发,整个一个“无业游民”。更让我感得好笑的是,我们居然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名字,却有着说不完的关于孩子们的话题。也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母亲都和我一样,做了母亲后,心会变的很脆弱,而且常处在多愁善感的状态中。由于我工作的需要,经常去外地巡回演出,因为我们全总文工团是面向全国的工人朋友,一年有一百场的慰问任务。在外时间久了,那种牵挂、思念是超乎于理智之外、无法抑制的。这时候再不会想什么事业了,恨不能马上飞回他的身边,紧紧的把他抱在怀里,任这“小人儿”用他稚嫩的小胖手抓着你的脸,用咿咿呀呀含糊不清的“语言”给你说些只有你能够听得懂的“悄悄话”。那种感觉会把你的理想、斗志等一切的一切全部熔化掉。
我从小在团里长大,吃遍了团里“叔叔阿姨”们家里的饭。在我的印象里他们各个都是“铁嗓子”,只要是工人朋友需要,无论是矿山、企业、车间、车厢、码头甚至餐厅,都是我们的舞台。我跟随他们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从他们的身上,我懂得了“戏比天大”的道理,也曾立志成为我们工人自己的歌唱家。如今这“家”倒是成了。不过,也正因为有了这个“家”,有了孩子,才懂得了爱与被爱,体会到了给予、收获的快乐,唱歌表达感情也觉得更加的深刻了。我从孩子的身上,学到了许多,也领悟了许多,也开始明白一个成功的母亲不仅要让自己活的精彩,还要让自己努力能成为孩子的骄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