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因“改制”失去“国家干部”身份的企业军转干部致敬!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所谓改制,就是将国有(集体)企业,通过“关、停、并、转、卖”的形式,转换为民营企业。改制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改革改制,一批民营企业应运而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了活力。
改制,在当年是新生事物,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不可避免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受党和部队教育培养的企业军转干部这一特殊群体,在改制大潮中买断工龄的买断工龄、下岗的下岗、失业的失业……因其年龄偏大、缺乏专业技能,再就业的希望非常渺然。企业军转干部原有的“国家干部”身份也失去了。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央出台了对企业军转干部实施经济上的“解困”政策,不涉及政治上的“国家干部”身份问题。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企业军转干部的生活困难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政治上失去了“国家干部”的政治身份。从中央到地方,均视企业军转干部为“企业职工”身份。退休时发给的是《职工退休证》。
当下,拥有怀安之量的企业军转干部这一群体,均已进入古稀、耄耋之年。默默无闻地领取国家资助的生活补贴度日如年。企业军转干部,为国防建设和国有(集体)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改革改制,作出了贡献。虽然因改制失去了“国家干部”的政治身份,但仍然是新时代可敬、可歌、可爱的人。
向因改制失去“国家干部”身份的企业军转干部致敬!
加载中,请稍候......